•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菊豆

    菊豆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大陆1990

    主演:巩俐,李保田,李纬,丛志军,金甲,牛星丽 

    导演:张艺谋,杨凤良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羊城暗哨

    • HD人工中字

      母亲的直觉

    • HD中字

      走着瞧

    • HD

      对我来说非常珍贵的你

    • HD

      建国大业2009

    • HD

      两个心脏

    • HD国语

      力王之黑色擂台

    • HD

      长白山传说之捉仙记

     剧照

    菊豆 剧照 NO.1菊豆 剧照 NO.2菊豆 剧照 NO.3菊豆 剧照 NO.4菊豆 剧照 NO.5菊豆 剧照 NO.6菊豆 剧照 NO.16菊豆 剧照 NO.17菊豆 剧照 NO.18菊豆 剧照 NO.19菊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杨天青(李保田饰)的叔叔杨金山(李纬饰),是个有生理缺陷的染坊主,在折磨死两房太太后,为续香火,他又花大价钱买了个年轻漂亮的女人菊豆(巩俐饰),对其百般虐待。  年近四十而尚未娶亲的天青,对因叔叔每夜滥施淫威而痛苦哀叫的菊豆由怜生爱,两人私通,生得一子。金山喜出望外,以为己出,取名天白。但不久金山中风,半身不遂,菊豆与天青更加肆无忌惮,得知真相的金山想要报复,后却误坠染池丧命。按家族的规矩,天青要搬出染房,被迫分离的菊豆与天青只能暗地来往。  10多年后,天白长大,外人的闲言琐语使他分外仇恨生父……

     长篇影评

     1 ) “儿子”其实是实体化的“规矩”

    特别想说的也只有儿子这个人物了。
            从来不说话,一开口只会按照伦理喊爹妈哥,没有人教他,他是怎么学会的呢?似乎导演也并不想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去解释。或许这根本不是一个孩子。他只是传统山区里(乡下一般重“规矩”)扭曲的“规矩”下一个实体的体现。把假设先放在这里。
          如果是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金山淹死的时候,从来不笑的儿子笑了。因为“规矩”是会吃人的呀。所以天青在死前挣扎的时候,菊豆不停的喊,这个儿子也无动于衷,因为“规矩”是没有感情的。但是这又很讽刺,因为规矩本身就是建立在血亲情感上的。可是当规矩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为一种规范,而规范的尺子在外人的手里,规矩就没有感情了。此外,天青和金山都是被淹死的,看得出导演也是刻意选这个死法。这个死法就是一种慢慢窒息的过程,就好像你被周围环境的压抑到窒息。另外,给金山送葬的时候,儿子坐在棺材上就挺有意思的。因为一般儿子是走在棺材的前面,电影里这样设置也是强调“规矩高于一切”。
          而菊豆这个人物比天青年轻,脑子里被构建出来的那套“规矩”没有天青那么重,这一点从她勾引天青可以看出。所以菊豆一直提出带着孩子走,但是天青一直在拒绝。包括本来有机会可以杀死金山,天青也选择了放弃。到金山死了以后,天青顾虑孩子要继承家业就没有带孩子出去,可是他也说“日子越来越难过了”。其实他是夹在内心渴求和那套脑子里从小建立起来的观念(让孩子继承家业也是“老规矩”)之间无法呼吸了。这两个人反过来在衬托儿子的固执。而固执不也是“规矩”的特点之一吗。这两个人的结果也是可以预见的。

     2 ) 菊豆-感受

        关于杨天白
        看过几篇影评,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孩子从生下来就受到传统封建的束缚,以至于心理扭曲。但是影片中并没有介绍这个孩子是如何受到这样的“教育”的。也许作者的本意确实是想把孩子和孽放在一起,所以才生出很多奇怪的天性:小的时候不会笑,很久才会说话,爹垂死挣扎的时候他在笑,亲手了结了自己的亲爹。。。我愿意从天性的角度探讨一下杨天白。
        显然我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人们是怎么和孩子交流的,但是我知道从电影来看,菊豆只和自己的孩子天白说过几句话,其中一句就是告诉他,杨天青是他爹,并且显然是在维护杨天青。
        这个孩子从小就和杨金山睡在一张床上,而自己的母亲却总是在另外一个男人的房里,杨天青也从来未曾明目的对杨天白好过。在山上他发现母亲和另外一个男人远去的时候,他知道他的母亲会因此发出笑声。所以他跑回家寻找慰藉,看到这个每天和他睡在一起的男人的时候,他称呼这个男人为爹。而后每次他发现自己的母亲从另外一个房间走出来的时候,我想他都非常憎恨那个房间的主人。
        当他听到别人说到自己的母亲如何和杨天青私通的时候,他憎恨极了,你觉得他是觉得自己丢人了么,我认为他更可能是讨厌听到类似的事情,讨厌正视他母亲爱杨天青比爱他还多的事实。事实上,我觉得菊豆确实爱杨天青更多,因为和杨天青在一起的时候,她总在快乐的笑着。
        而最后他之所以杀死杨天青,是因为他看见杨天青与自己的母亲鬼混么?不是,他见过很多次杨天青和自己的母亲鬼混,然而最后一次,他母亲在昏迷之中喊着的名字是天青而不是他-当然量变引起质变,所以一个不轻不重的导火索倒也说得过去。也许他从生下来就想得到的母亲的爱,然而一直都未曾得到。
        关于菊豆
        显然,我们都很欣赏菊豆,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过程和结局都比她的命运要好得多。如果我生在封建社会,我只希望我是一个像她一样勇敢坚强的女人。我觉得很奇怪是为何菊豆对自己的孩子的爱比之对杨天青少之又少。在我看来,她只迷恋杨天青一个人,而又为何?
        关于杨天青
        菊豆为何那么迷恋杨天青,我想也许是因为杨天青身上有一股傻傻的,执着的思想,而同时又有一点点反叛,有一点点冲动,在那种情况下,他是菊豆唯一的希望,(顺便插一句,他最开始的“羞涩”和矛盾显然也很吸引菊豆),而后,当然我想他显然很疼菊豆。
        非常同意某位朋友的说法,杨天青的“懦弱”,造成了已有的结局。我们都愿意说如果,如果杨天青他选择带着菊豆离开,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杨天青他不会带着菊豆离开,在他已生的三十几年(看样子。。),他被当成下人而非亲人,寄人篱下,他是有手艺的人,然而他甘愿如此,也许也没有想过未来。也许是习惯,也许害怕孤单,也许就是觉得自己的根在这里,或者是孝心,我们不得而知,可以知道的就是,三十几年他没走,多了一个女人并且日子好过了许多,他应该也不会走。此刻的幸福,远比他企及的要多得多。走和不走,是否一念之间。
        我愿与卿分享,此刻的喜乐悲伤。

     3 ) 菊豆的孩子


    从《红高粱》到《菊豆》再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巩俐隽秀的容貌与她所饰演的在压迫与反抗中挣扎的女性如此契合,这三位女主人公其实是“三位一体”,她们都是巩俐的影子。无论是主题内容上,还是画面氛围上,三部影片呈现逐层推进的趋势,在黑暗的漩涡中越陷越深,悲剧性越来越浓。巩俐的影子们在遥远而封闭的历史时空下挣扎,特定的时空给了她们相似的命运,她们用自己的生命激情去抗争命运的死寂与残酷。
    《红高粱》高亢的影调中她悲壮地死去,她死在枪林弹雨中,把憧憬献给了丈夫和孩子,她是幸福的,她的抗争胜利了。而在《大红灯笼高高挂》沉闷的影调中,她虽然活着,却是真正的死去,她疯了,她不仅反抗失败,最后连自己也丢失了,她连选择死都已经不可能了,这才是最大的悲剧。介于两者之间的《菊豆》,她以一种凄美的方式自焚而死,她的反抗失败了,她的幸福梦想破灭了,活着还是死去?她选择了死,这是她给自己的出路,从此她永远摆脱了那个孩子。
    菊豆的孩子,那个曾带来幸福的孩子,那个曾被寄寓希望与未来的孩子,却在沉默中将他的父母逼向绝境,变成菊豆的痛苦,成为她挥之不去的梦魇。这个孩子,他的无辜成为他最可怕的杀伤力,他的无辜让菊豆和天青永远沉沦在爱情与道德的泥沼中,伴随他们的是无可奈何的挣扎与绵绵无期的希望。
    菊豆冲破一切伦理道德的藩篱,饥渴的她喝下亢奋的情欲,从此她又有了生机,她的热情成就了她的爱情,她的爱情成全了她的生活。她为他们的爱情创造了一个孩子,他们满怀希望地看着孩子,心里热切地盼望,幸福地期待,可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孩子并不属于她。孩子未长大以前是沉默的,可一旦打破了沉默,便不可遏制地成长。
    天青渴望着孩子开口说话,渴望听见一声“爹”,可最终盼来的却是孩子对着他们爱情的仇人叫爹。孩子长大了,世界的道德告诉他,他不是天青的儿子,他拒绝成为天青的儿子,他不再沉默了,他以自己的方式反抗。染布水池旁,孩子冷冷地看着养父溺死,那时水是冰冷的蓝色。几年后,还是在那个水池旁,孩子冷冷地溺死了自己亲生父亲天青,那时水是紧张的红色。此时,菊豆再也忍受不了了,在天青活着的时候,孩子就给他们的爱情挖起了一条鸿沟,如今鸿沟彻底变成悬崖绝境,她无法接受这个孩子,这个她为自己的爱情创造的孩子。菊豆选择了最后的反抗,她要彻底摆脱这个孩子,炙热的火焰将她与孩子隔开了,烈火中的她,如今已经没有任何激情。血红的火焰中,她面如死灰,却给观众留下深深的震撼,不知大火外的孩子看到这一幕时,心里是何滋味。
    可是,这个孩子也是无辜的,他因爱情来到世上,同时也背负着道德的伤疤,他沉默地面对世界,他心里是恨还是爱,外人从不知晓,也不关心,即便是爱他的父母。他的生身父母只在乎他们火热的爱情,只在乎在爱情与道德的夹缝中挣扎生存,只在乎期盼将来有一天孩子真正认可他们的爱情,叫天青一声“爹”。这个孩子一直是沉默的,可他的眼睛却看清了这所深宅大院里的秘密,他知道天青是他爹,他也知道这是一个耻辱,所以他本能地拒绝。我们不能责怪孩子,孩子来到世间,他渴望的是融入这个世间,他微弱的见识让他渴望一种普世道德下公认的“和谐”。
    影片情节是充满戏剧性的,影片的布景色调、镜头语言也是也是戏剧性的,它们一脉相承着张艺谋的风格。张艺谋让家族长老们如仪式般庄严地在舞台上演绎着什么叫伦理权威,他给这个仪式以一种灰暗、古板、沉闷的色调,用全景式的镜头来彰显这种伦理道德的正统性,同时也以这种根深蒂固的正统来压制菊豆和天青的爱情。从孩子诞生取名,到孩子开口说话,到孩子目睹养父溺死,最后到孩子溺死生父,一个个突转性的戏剧点都是围绕孩子进行。这些戏剧性情节,无一不是刻意为之,但这就是张艺谋的叙事方式。
    从《红高粱》、《菊豆》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以极具东方主义色彩的方式,用他那富有表现力的布景色彩及镜头语言,讲述了那亦真亦假的东方寓言。在这些影片中,或许张艺谋追求的并不完全是写实,他对那个特定时空中的女性处境的想象以及如何将这个想象以一种期待的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或许才是他更着意的追求。电影毕竟只是光影幻想,对于表现世界有着无限的维度,可是真实是难以企及的,即便有复制功能的电影也未必能做到。而东方寓言,浓郁的东方主义色彩便是张艺谋选择表现世界的一种方式,他所展现的是他所想象的真实。不管观众喜不喜欢,这就是他选择的表现方式,这就是他的电影。
    至此,我们再也不能说菊豆的孩子只是个孩子,与其说他是菊豆的孩子,不如说他是封建伦理的孩子,或者说他是编剧和导演送给天青和菊豆的礼物。可等天青和菊豆满心期待地打开礼物,却发现里面是瓶砒霜。菊豆的孩子,是个符号,是个象征,是菊豆摆脱不了的命运。孩子在影片中是没有发言权的,他唯一的声音就是令菊豆揪心的“爹”,他的沉默既是这个小人物在大人世界中的无奈、无辜的处境表现,更是编导们对他的刻意安排。编导让孩子沉默,同时让伦理道德以孩子的形象立于菊豆与天青之间。
    在养父的葬礼上,孩子更是完全成为了伦理的化身,他面无表情地端坐在棺材上,看着亲生父母天青和菊豆在伦理规矩下被迫一遍遍哭丧拦驾,冷冷地看着他们在送葬队伍中蹂躏。孩子与父母有着无限的距离,他本是因爱而生,等他来到这个世界后,却生活在无爱之中。那个历史时空是残酷的,它残酷在无情地扼杀自然的情感,编导们也是残酷的,他们残酷在让观众眼睁睁看着孩子沦为伦理桎梏的化身。
    每个时代每个人都有困境,菊豆与天青的困境是那个时代的伦理,是他们的孩子;孩子的困境是他的出身,是菊豆与天青;而张艺谋的困境是如何表现他们的困境,是电影本身。

     4 ) 传统高于生活,道德高于生活

    菊豆人物性格刻画也很鲜明,在思考菊豆这个女人。菊豆生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她那样的性格注定了她悲剧的结果。第一次挑逗天青,那种放荡不羁的语言和动作实在不符合她生活的社会,行为过于亲密,看得我都觉得这样的女人很恶心。可想而知,处于那个时代的人又如何看待菊豆,肯定说她太风骚。另外,我也怀疑,菊豆和天青对于爱对于情对于性的那分激情为何可以持续那么久,也许只有一个道理能够解释,还是偷来的果实甜。菊豆太让人同情,如果是放在现在,菊豆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因为我们的生活高于一切,人性的自由高于一切,想爱就爱,想离婚就离婚,何必那样的偷偷摸摸。就是因为在那个时代,规矩高于生活,传统高于生活,道德高于生活,而唯独没有生活的容身之地,也是酿造了菊豆的人生悲剧。

     5 ) 菊豆:父权夫权与血亲文化的不可撼动

    这些天一直在看张艺谋的电影,重看或者新看,发现不少很有趣的现象。张艺谋的很多电影都用行走开场,人物在某条道路上行走,镜头转而展现环境,《一个都不能少》的魏敏芝的行走,《英雄》的进殿,《红高粱》的抬轿,《有话好好说》的都市奔走。这种行走的开场,直接把人物丢到了一个环境中,不经介绍没有目的,直行在道路上,充满了时代不可知的意味。

    本片的题旨追寻到底是一种权力的对抗。影片数次进行场面描写的时候,用了大量的俯拍,重重叠叠的屋檐,檐线构成的几何图形里行动的人类,皆展现出一种框架式的封锁感和压迫感。前半段的“老不死”一出来的时候,就展现强大的父权统治和夫权力量,身为养子的天青注定得不到爱戴,这里面就是血亲文化对人的摧残,养子就像畜牲,只配做一些“他应该做的活。”按老不死的话来说,我既然当初领养了他,他就得做牛做马。同样为牛马的是老不死的女人,这个婶作为一种生养的机器,被虐待,被欺凌,这也是基于血亲文化底下的夫权统治。有一段,婶被叔按在板凳底下,抽挞,鞭笞,这里充满了性暴力的意味,有种sm的观感,一者是角度关系,女人是男权社会底下的附属品,一者是异化了的性爱。回过来看两人同样受制于血亲,一者因为父权一者因为夫权,两个受难者同样用俯视的框架构图拍摄过,二人惺惺相惜有合理性。

    在面对这样统治时,二人做出的对抗有哪些呢?给出了两条路,好死不如赖活着或者逃跑——两人的身份都具有软弱性,逃跑不了,上天却给了他们一条路,老不死居然瘫痪了。这里的权力关系发生的一个转换,也是本片最为巧妙的地方。当这个假夫妻二人发现两人的权力突然和老不死的权力发生了对换,他们位于了强势方时,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生下孩子,仿佛过上了乌托邦的日子。其中作为观众的我很不理解的一点是,为什么还要和老不死的一起睡觉,还要把儿子和他放在一起,如果恨已经恨到瘫痪,也没人看到,还要强行一起睡觉,要么就是扯淡,要么就是他们不敢违抗自身的社会身份,这种软弱性深深植根在他们心底。

    权力关系发生对调后,两人以为一切都能好起来。但真正的权力才呼之欲出。老不死身上其实根本没有任何权力,老不死的权力全部来自于整个社会集体和社会氛围,办宴时列祖列宗和一个家族的质问,村镇上的流言蜚语,老不死靠在板凳上戏谑地看着假夫妻二人,天青崩溃的哭喊自己是哥。在这样的强权氛围下,天白认错爹就不是很奇怪了,血亲文化那一套已经牢牢让他自己觉得自己是某一个父亲的从属品,当老不死被淹死,天白发笑,这才意识到,老不死所代表的权力只是借来的权力,他本身滑稽不已,真正可怕的是这种力量满布在社会的每一处角落。

    此后,二人苦不堪言,婶又一次提出了逃跑,逆来顺受的性格已经让天青失去了反抗的勇气,二人佯装拦棺四十九次,次次都是对社会框架的膜拜和服从,天青在发现叔死时,狠狠扇了婶一巴掌,天青的内心其实也被同化,他的内心隐藏着夫权的蛮横。

    二人憋到死路,找了个地窖,当作乌托邦的意象丢弃了物质舍弃了生命,去求精神上的生存和肉体的牺牲。可是现实是不可脱离的,天白拉回现实,杀父救母,无法撼动的意识形态牢牢扎根,内心完全死亡的婶一把火烧了整个院子,把所有怒气移植到了社会建筑的意象上。

    全片的权力对抗最耀眼的是,没有局限在某一个人的身上,反而用滑稽取代了叔的死亡,放在90年来看相当政治正确,可没有做出进一步的阐释,哪怕到今天这种文化依然扎根在深处,没有人会去选择灭亡的结局,影片最后的解释相当悲观。

    所以说是不可撼动。

     6 ) 尼姑庵里的不孕不育药

    菊豆害怕再次怀孕的时候,没有选择去看医生,而是去了尼姑庵。为什么要去尼姑庵?因为封建社会下人们的思想多少都有些扭曲,佛家这种所谓的净地也已经被污染了。

    看医生会被发现他们偷情,所以她更不会问别人从哪里能得到不孕不育的药,那么很大的可能是大部分人都知道尼姑庵有不孕不育药,尼姑也有自己的欲望,却迫于压力只能偷偷进行。

    再看尼姑的态度,她让菊豆站在门外等,把药给菊豆后就赶紧把门关上了,不心虚何以如此?

    电影里的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每个人的欲望都被压迫着。

    杨金山不行了,折磨死了两个媳妇也没得到个儿子。封建思想的影响加上生理上的缺陷让他显得更为变态。他想报复的时候从没说过话的天白突然开口喊爹,很明显这个孩子是一个艺术塑造出来的孩子,是封建压迫社会的产物,一代又一代的对封建礼教的继承。仅凭菊豆和天青两个不完全反叛者是无法改变的。

    他抱着天白哭是他唯一的一次有了人情味,虽然也是为着自己,虽然只有那一刻。很快他就构思好了如何进行报复。思想上的报复比肉体上的折磨更痛苦。

    挡棺的那场戏,菊豆和天青坐在纸钱里哭,像是给自己的祭礼一样,两个人在封建的压迫下和死人又有什么区别。

    杨天青四十了也没有媳妇,偷窥的那几场戏将他的欲望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知道杨金山的变态,也想拯救菊豆,多次想要杀他却都没下手,因为对他来说伦理纲常不允许他杀叔叔。菊豆多次想离开,他都没有同意。

    他永远无法从封建礼教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7 ) 片子色彩与构图具有叙事性

    本文论述几点,拙见,请网友指教!
      一、画面叙述了菊豆天青关系转折

    (一)、天青和菊豆互生爱怜,红与黄的相溶
       天青把红色染料倒入黄色染池中搅拌,红色在黄色中逐渐散开,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刺激。红,如鲜血。黄,清淡的暧昧。此刻的色彩正暗示着剧情将要走向反抗与乱伦。之前表现天青和菊豆的都是黄色调,而此刻红与黄的结合预示着天青和菊豆距离的拉近。是天青给正处于“淡黄忍受期”的菊豆添加了红色的诱因。而构图上,整个画面红黄逐渐相溶,刺眼的鲜红逐渐散开,暗示了反抗将会进行下去,而且是以他俩结合为基础的。剧情上,与前面菊豆得知天青不是金山的亲侄子对应,且暗示了后来剧情的发展,正所谓承上启下。
    (二)、菊豆立场改变,肉体上诱惑,黄色
       菊豆在明亮的黄色调中走向另一个自己。天青刀砍楼梯后的早晨,菊豆去马圈堵上偷看她的洞又揭开。她出门时,明亮的亮色在阳 光下,她的影子打在黄色的染布上,她逐渐走向影子。这个画面从色彩上说是有诱惑性的,从构图上说,菊豆走向影子,暗喻了走向另一个自己。这个画面使人预感到将来菊豆要采取措施的方向。
    (三)、情感上拉拢,青与红
       菊豆哭着向天青求助的镜头,她放下自己手里的红布,抓住天青抛垂下来的红布。这个镜头,色彩和构图共同表达了菊豆与天青关系的暗自转变。天青在屋顶,菊豆在地面。天青比菊豆更有忍受下去的理由,因为他受人养育之恩。而且他是个男人,更有维护男权制度的倾向。再做牛做马,也还能看不起天下的另一半人,女人。所以,天青在这个宗法制度的森严屋宇下,比菊豆的位置更高。菊豆是在向天青求助。这一刻菊豆身着青衣,已非忍气吞声,轻佻魅惑的黄,她抓住了这上面垂下来的红。也表示,是天青给了他反抗的机会。后面的二人结合正说明这一点。此刻的色彩正是天青搅拌染料时红黄相溶的发展。
    (三)、走向野合,血红
       天青与菊豆第一次野合,鲜红的布匹滚滚而下动作上表示二人鱼水之欢。而颜色上,正是继红黄相溶、红青结合后颜色的更浓更纯。标志着二人正式结盟。但是这个和画面具有更深的意义,因为在天青被儿子天白棒打淹在血红的染池里,画面与此类似。天青当时本来可以自救,他是被天白谋杀,簌簌而下的红布,层层叠在染池表层,将天青覆盖。天白是这座屋子的继承人,同时继承了所有的世俗偏见和规矩,森严的男权意识。天白对菊豆与天青的结合以及自己的身世都是彻底否定的,他几乎是无来由的承袭着祖宗的规矩,从小对天青抱着仇恨的态度。所以,他谋杀天青,使影片的批判意义更加深刻。所以,这个画面是男女结合的象征也是血的散漫。血是生命之本,天青的生命出现转折,有了灵光是这个画面,被杀时淹在染池里是同样的场景。
       
       二、协助叙述人物心理

    (一)、天青与菊豆对欲望的心理
       天青与菊豆第一次在楼顶吃饭时。两人各在一端,均以染布为背景。菊豆的背景是红色多,青色少。而天青则青色多,红色少。淡淡的青还是淡淡的压制欲望的规矩,红色则是进取和反抗。颜色上的差异正好与剧情菊豆比天青更大反抗性相符合。构图上,天青是侧背着菊豆,菊豆却转着头要面向天青。二人姿势的一倾一侧,正把二人对待欲望一进一退的心理表现出来。
    (二)、天青对菊豆的压抑的爱慕之情
       天青奉金山之命上楼叫婶子下来干活时,颜色烘托了天青的心境。他上楼时,是土红的暖色,似乎有一股火焰呼之欲出。与天青的内心对菊豆的欲望和爱慕正相符合。天青对菊豆说话时,一串红色辣椒在其左侧,辣椒虽是生活的显现,但此刻与天青尴尬的形象同在,便有表现天青心理状态之感。色彩与构图都为剧情服务。
    (三)、金山对孩子的渴望
       金山过年买的大红灯笼写的是“儿孙满堂”。他一辈子最大的愿望是生儿子。但讽刺的是他性功能不行。更可笑的是老婆生出儿子来他还以为是自己的。这个画面中颓旧的灰和白、深红的灯笼、衣服的浓黑,孩子的玩耍和儿歌,将金山心中对孩子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将来眼睁睁地看着菊豆一家三口生活也是个极大的讽刺。
       
    构建人物形象

    (一)、菊豆的反抗
       菊豆被性虐时身穿红肚兜,此刻红色代表不安分、反抗、热血,使菊豆将来撕碎黄色的外衣,露出红色反抗的实质顺理成章。在出现菊豆红肚兜之前,菊豆都是身着黄衣。在最受压迫的时候,产生最强的反抗性。红色即是一个标志。 (二)、天青的懦弱
       夜晚有三次天青听到婶子痛苦的喊叫,画面都是一副阴冷的暗青色。这座染坊大院在片中本是中国封建宗法制男权意识的象征,阴冷的色调正显示他的严酷。天青多次笼罩在这种色调之下,如金山带马看病不在的晚上,紧锁着门。正是对他冲不破这"老规矩",为他不愿意出走,不愿意对天白挑明,不愿意害死金山,误会菊豆害死金山并打了菊豆一巴掌的情节做了铺垫。
       天青是个没有血性的人,他对于个人生活的尊严和作为男人的责任都没有多少意识。他的条件是,他是个男人和他有体力。所以,在忍受不了菊豆害死金山(他误以为是这样,菊豆讽刺他是好侄子,孝顺侄子时,他的愤怒是缘于他被揭穿的恐惧。他既恨金山,但又怕,害怕所谓“妇道人家遭报应”之类的老规矩。他不满于自己做孙子,爷爷死了他又满是失去了主子的恐慌,所谓贱)带来的压力时,他打了菊豆一巴掌。他能做的只是在自己痛的时候打女人,这是宗法制男权意识给他的唯一权力——虐待女人。在乱伦这件事上,他只是菊豆的跟随者,而非红色对抗的创造者。虽然抡起了刀,最终只是砍在了楼梯上。
       构图简洁,空阔的屋子,一把刀一个男人,拍天青正面脸时,两个楼梯的木档正好夹在头上,显示出天青想有所为而又有所阻挡的心理矛盾。这一个画面,将天青这一形象与其在后文中所有行为奠定了合理性。
    (三)、杨家族长的威严
       杨家族长和前辈们在金山兄弟死后商量为其处理后事。族长站在正中央,两张桌子,各位前辈围在两侧。按照习惯,位于封闭空间中央的人具有话语权。族长在这里不仅树立自己的威严,而且强调着杨家祖宗的规矩。镜头内容为族长前辈按老规矩用死去的金山让天青菊豆尽孝守节挡棺。这一系列不合理的行为和规矩通过这个画面构图撑起来。
       
    四、重复出现的画面的叙事性

    (一)、对染坊大院的俯视画面
       一个俯瞰镜头,染坊大院的全景,晾着红黄相间的染布。这个镜头在片中三次出现,是对菊豆与天青爱情的隐喻。
        第一次出现是天白在婴儿期,趁金山不在,偷偷与菊豆幽会时,天青仰天躺着,出现了这个镜头。第二次是天青抱着小天白唱那首儿歌时金山生气时出现的。第三次是菊豆向天白挑明天青是他生父后,悲伤地站在门口哭泣时出现,并且后接菊豆独守空房咀嚼悲哀。三次出现仿佛三次叹息,对这场婶侄偷摸的爱情不断思考。
       第一次是菊豆与天青的共同想象。他俩对这个画面是期待。二人难得一次在一起,只能偷情,有夫妻之实却不能光明正大。这红黄的染布简直是二人罪孽的象征。
       第二次是金山的叹息。他对于这个画面是仇恨。正是因为这场景所寓意的事实,他终生的愿望破灭。他无时不刻不想着摧毁这个场景。所以他后来点火烧房子,也是揪扯下来一条条红黄的染布堆在一起,一把火放上去。金山的叹息还有延续,天白手受伤后,天青执意帮他啄一下,被一脚踹到血流半张脸。天青父子在红黄的染布间争抢,天青被踹倒后布盖在身上,红黄布下露出来的是一张带血的脸。进一步的延续就是天青被杀,他终于为自己的所谓罪孽付出了血的代价。金山的仇恨到此有了结果。这三个画面相承接,形成了对天青命运叙述的画面线索。
       第三次是菊豆对过去的回想。她为此感到悲哀。这个反抗的女性直到最后还是没有挣脱这座大院。人在染坊里,也就是一块布,被染成什么色就是什么色,永远没有选择颜色的自由,更没有为色彩重新定义的权力。自从菊豆晕倒在青色的染布上,片中再没有出现过除红黄之外的染布。剧情上,是天白认金山为爹之后,电影显明转为悲剧,二人偷情生出来的儿子认敌作父。红黄染布多次出现,是二人在承受命运对爱情的惩罚。菊豆这一回想,是对一生反抗的最后一缕轻微叹息。爱情在延续,爱情生存的空气却越来越稀薄。
    (二)、红色染料池中的倒影
        片中红色染料池中倒影共出现三次。第一次是幼年天白染草第二次是金山帮助天白染草,第三次是天白背着天青。这个染池的红在此时是血,是残忍和恐怖。
        天白倒映了一下,接下来倒映进去的两个人便都失去了生命。一次失手,一次谋杀。一个名义上的父亲,一个生父,两人都死在红色中,死在“共同的儿子”手下。三个倒影步步相连,第一次是天白人性的死亡,所以看到金山的倒影时,我们可以预感他的危险,而天白背着天青倒影出现时,则天青必死无疑。画面的深刻含义使其对叙事有了内在的交待。
    (三)、对整个村落的俯视画面
        这个画面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天白生日酒中,天青痛哭被杨家前辈耻笑时出现的。第二次是菊豆独自坐在炕上伤神出现的。两次都是夜景,铺满画面的是一簇簇屋顶,夜的阴冷的青色。第一次是天青反抗的彻底结束,第二次是菊豆反抗的失败。两个画面都是对人物境况的描述。单薄的力量不足以对付强大的紧密连接的老规矩。第一次出现是天青公开认子为弟,标志着他作为父亲身份的彻底不可承认。第二次是菊豆为天白残害父亲伤心,归结到这个画面。这个画面的两次出现确认了悲剧的不可逆转性。
    (四)对晾晒的红黄染布的仰角拍摄
       片中共两次次对单独的红黄染布仰角摇镜头拍摄。前文已经提到,红黄染布是菊豆天青爱情的隐喻。而二人始终没有得到名正言顺的机会,所以影片两次用对爱情的仰望展示悲剧。第一次是摇镜头,是天青菊豆二人野合之时,描述他们美好的感觉。第二次是二人在地窖做了一回夫妻之后将要窒息之时出现,描述将死呼吸衰微的感觉。
        两次出现都与二人结合直接相关,一次是第一次,一次是最后一次。反抗带来的希望与绝望在这两个镜头里显现。是对二人爱情的开始与终结的表述。
       夜晚金山试图谋害菊豆母子揪扯下来用以放火的是“青菊”的爱情,结尾处,菊豆将他们点燃。
    特定画面对主题的叙述作用

       影片最后一个画面意义深刻。黄色的浓浓火焰,没有一丝红色。正好符合菊豆的彻底崩溃。扑满画面的浓黄有力度的诠释了“毁灭”。菊豆在天白杀死天青后精神彻底崩溃。她点燃了那高高垂下的染布,点燃了染坊的一切。一生忍辱吞声只为别人的眼光和祖上的规矩。她的不幸福是源于规矩的责难。她的爱情本来就苟延残喘,现在却是彻底毁灭。以天白为代表的封建宗法制胜利了,她失去了任何生存意义。
       张艺谋安排这个画面是对泯灭人性的宗法制的控诉,是对世界重生的渴望。
       

     8 ) 不甘示弱又进退两难(借《菊豆》谈谈张艺谋)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黄老师电影院],ID:huangfilm

    夹叙夹议,特别介意被剧透的,建议先看过影片。


    张艺谋的联欢会导演范儿,总难免让人觉得失格。之前看不上他,现在,我想明白了。这篇试着结合《菊豆》说说。

    故事发生在20年代的中国农村。女子菊豆被性无能的老人金山买到染坊来做妻生子。在金山日以继夜的虐待下,菊豆与在染坊里做工的金山的侄子天青相好,生下儿子天白。一直以为天白是亲生儿子的金山,生病瘫痪后,发现了家中的“乱伦”奸情,本想杀死天白,却又心软;后在与天白的玩耍中,意外溺水身亡。天白长到少年时,对母亲的偷情感到耻辱,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天青。陷于绝望的菊豆点火烧了染坊,自己也葬身于火海之中。

    这个片子当年被禁了。虽然张艺谋说不是因为色情被禁,但影片的内容着实大胆。SM、偷窥、乱伦、野合、恋母,等,放在今天,也不一定能上映。例如影片开头的一幕:菊豆嘴巴被塞住,手反绑在床上,身上摆着板凳,金山跨坐在上面,边喝酒边打骂。 饰演菊豆的巩俐在片中的造型也很清凉,旧时没有文胸,所以她在片中基本就是胸上系条布的激凸状态。

    据说张艺谋当年筹拍时,通过中影从国外进口了50部性变态相关的电影,躲在人定湖附近的招待所里,一盘接一盘(录像带)地研究。

    《菊豆》的资金大股东是日方、制片主任是日本人、日本编剧参与了剧本改编,且影片的性元素都具有强烈的日本美学特质,但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因此变成cosplay或混血,依旧是20年代的中国南方。

    安徽黟县南屏村是《菊豆》的外景地。村里有近300座明清古建筑,被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片中,张艺谋多次用俯拍呈现建筑的封闭感,相叠的灰黑色瓦面屋顶下,徽宅高深古朴,给人以窒息、压抑的感觉。

    (彩色的染布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作为家族祭祀和议事的场所,祠堂,象征着礼教和权威。

    而染坊,是一个工厂系统。人们把白布送进去,运出各色彩布。

    以上这些意象,都是有寓意的,可以一一对应去解码。

    (因染料变色的皮肤)

    例如,菊豆和天青第一次偷情时,菊豆的脚意外蹬开了染布机上的销栓,滚轴加速旋转、悬挂的布匹如倾斜的瀑布般奔流,亦如覆水难收。——可以解读为人性本能使系统失去了控制力。从这个节点开始,两个人的命运也就有了变化。

    偷情后,整个儿宗族被搅动,丈夫、妻子、儿子、叔侄、嫂子……都名不副实地错了位。

    (菊豆和天青以夫妻身份相处,而金山像儿子一样被他们照顾)

    中国儒家是一套围绕 “忠、贞、孝” 观念形成的伦理体系。例如它要求女性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并有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存天理,灭人欲”等主张。所以,在封建文化里,“人”只是伦理秩序中的一个符号,而“秩序”,作为权威定的游戏规则是排在首位的。

    《菊豆》中展现的人性是另一回事。菊豆和天青搞到一起,是因为他们有了欲望。这是芸芸众生的人性。

    影片改编自刘恒的原著《伏羲伏羲》。伏羲是中华神话中的“创世神”,和女娲是兄妹。宇宙初开时,他俩结合,缔造了人类。

    (from 米开朗基罗,局部)

    原著小说的主角是天青,故事的主线可以说是天青的成长史。从名字的变化也可看出,电影的主角改成了深宅里那位唯一的女性——菊豆。

    书里的文字更细腻、更具诗意、语气更平淡,而影片里被改变的人物结局,被简单粗暴处理的情节,看似没有细节的发展逻辑,却似乎让它的象征主义变得更加明显了,就像极度抽象的罗斯科的画。

    (from 罗斯科)

    面对天青的偷窥,菊豆决定不再遮掩,展示被虐待的真相;在丈夫出门时,菊豆主动诱惑天青,释放自己的欲望;在压抑的宗法规矩下,菊豆又一次次提出杀死丈夫或远走高飞的建议……电影里的菊豆作为积极的变革者,是一个比原著中丰满得多的女性角色。而家里的三位男性——性无能的金山、懦弱的天青,和后来充当了卫道士的天白,都屈从了旧制度。

    (巩俐啃的是萝卜)

    天青缩脖耸肩的一句“再怎么说他也是我叔啊”,灭了菊豆的热情,也表现出众多传统中国人的心理。在生存的重压下,大家选择中庸地“活着”,而不是去争个鱼死网破。封建伦理道德和宗法秩序扭曲了原本自然的人性,把人束缚成规定中的样子,再重复轮回的悲剧宿命。

    说到轮回的宿命,看看张艺谋。

    WG时期,少年张艺谋属于“黑五类”家庭出身。从插队知青到咸阳市国棉八厂青年工人,为了摆脱出身的影响,张艺谋去学写美术字、大字报、刷毛主席像。然后,靠着捐血攒钱,买了海鸥相机钻研摄影。

    恢复高考后,张艺谋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入校前,他对电影一无所知。入校后,他又因为超龄问题(比招生规定大了6岁)被人贴大字报举报,两次被退学,又两次折腾回来。

    年纪最大、又来自小地方的张艺谋,是同学中的“边缘人”。别人之前玩儿的、看的都是“内部资料”,见识和学识都远超于他。更何况,同学中还有不少来自电影世家的,例如明星演员的儿子、女儿们,或是家有名爹的陈凯歌与田壮壮之流。张艺谋说,陈凯歌和田壮壮是当时的学生头儿,其他人“当时都有点拍他们马屁。同学有共识,82届要出人的话,这俩人先出来。” 而当时,起点低的张艺谋只能靠勤补拙。例如在学校观摩影片时,手里拿着小卡片,摸黑记下银幕上的构图、用光。同时,努力和同学搞好关系。搞好关系才有人脉啊!

    毕业后,之前的学生头儿——陈凯歌果然先有了机会,开拍《黄土地》,并找了人缘好又勤奋的张艺谋担任摄影师。

    1988年,张艺谋自己做导演,拍出了处女作《红高粱》。此片不仅受观众欢迎、艺论好评,还在当年拿下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西方A级电影节中获得大奖,被认为是“为国争光”,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还举行了庆功宴。

    可是,才挺了三个月的胸脯,风向就变了。报纸上负面评论渐渐发酵,说张艺谋电影里表现的旧时代民俗、民风,是 “丑化中国人”,甚至“辱华”。另外,那些喜欢这部影片的观众走出影院后模仿片中轿夫们酒醉的样子,哼唱“不堪入耳”的小调,也给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少有人知的张导作品《代号美洲豹》,1989年)

    1990年,在日资的帮助下,张艺谋拍了《菊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作品,而国内把它禁了。张艺谋说片子被禁不是因为里面的色情,而是因为调子太灰。

    张艺谋经历过之前的大起大落,与《红高粱》相比,再拍出的《菊豆》好像一步长成了抑郁的中年,自由奔放的十八里坡变成了封闭灰暗的染坊。影片的气质就像天青每况愈下的性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地闷在那里,只能靠将结尾改成菊豆放火烧染坊,发泄董存瑞般的豪情。

    (天青止住了失控的轮子)

    张艺谋在接受访谈时说:“杨天青就是典型的中国人。他有贼心没贼胆,偷偷摸摸,躲来躲去,外部的一举一动都让他心惊胆战,负担非常大,心态是扭曲的、压抑的。但他同时又抑制不住本能的冲动和欲望,就像被放在煎饼锅上两边煎,两边烤,结果却落得里外不是人。”

    《菊豆》后,张艺谋依然边挨着“丑化中国人”的骂,边拿着国际电影节的奖。还曾因《秋菊打官司》的获奖,让电影局举行了庆功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为他特别加冕,张艺谋成为“国师”。

    然后接着坐过山车。

    《活着》不但被禁,张艺谋还遭到两年之内停止与境外投资方合作的处罚。(要你不听话!)

    在为了《一个都不能少》和戛纳电影节起矛盾后,张艺谋在国内的形象洗白成了“民族英雄”。国家版权局为《一个都不能少》下发了版权保护通知——中国第一次对国产影片的版权实行“红头文件”保护。(来,给块糖吃~)

    张艺谋就是天青。你看他的作品列表,简直就是一直在拉锯式地革命。右边戳两下,左边抚两下。

    2002年,张艺谋拍了《英雄》。

    我最近重看了这部片子的导演剪辑版。当年在影院里笑场的片段都没有笑出来,整部片子看下来只觉得胸闷、无力。如果说《菊豆》里的张艺谋是天青,那么《英雄》里的他显然化身为了李连杰扮演的刺客。他一步步地近了自己的目标,最终还是退了。

    在坐了这么久过山车后,张艺谋的作品透露出一种“对于权力,恐惧中夹杂着崇拜的复杂心理”。在时代的束缚下,原来的张艺谋变形了。片中所有勇敢的女性角色都是他的理想,而真正的他是那个再也硬不起来的天青。

    他用《英雄》说服自己顺应时代,试图从民众的发声者,变成权威的知己,甚至凌驾于当权者智慧之上的贤者。“希望你记住”,放弃刺秦的李连杰向王深情地丢下这么一句。在明眼人看来,这就像是看了一场鲁迅的“阿Q”。

    王朔曾说张艺谋是“投机分子”,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他其实一直在表达自我和宣传“你知道的”间挣扎,他也在尝试着与被压抑的自我共处。

    据说,今年将上映他的新片《影》。从目前爆出来的资料看,像是黑白片。大家都说,“黑白片?那个一直歌舞升平、大红大绿的张艺谋?” 嗯,我觉得这就是他要的。他依然在证明自己,也在持续的证明中寻找着真正的自我。而我们作为观众,把自己做不到、却期待有人可以做到的英雄主义投射到张艺谋身上,是非常不公平的。

    参考资料:

    ✓(美)刘帼华:《菊豆》──跨文化电影的阐释学读解

    ✓黄雯:地域文化视觉艺术表达的范例——从电影《菊豆》看徽文化的展现

    ✓马登春:《菊豆》:展现生存之重、揭示悲剧宿命

    ✓张英、平客:张艺谋批评史

    ✓李泽月:谈电影《菊豆》对小说《伏羲伏羲》的主题改编

    ✓颜小芳:第五代电影传播与农民启蒙主体(一)——以电影《菊豆》为例的符号学分析

    ✓孟宪励:胜利者的癫狂到失败者的绝望——张艺谋历史影片的叙事读解

    ✓潘国美:从《菊豆》看张艺谋的“民间”情怀

    如果你觉得此文有用,请帮我点个“有用”~

    如果你觉得此文有用,请帮我点个“有用”~

    如果你觉得此文有用,请帮我点个“有用”~

    点击下面链接 看更多大时代中的人性

    东德男色间谍

    细节解密《使女的故事》

    性工作者组队斗技,燃!!

    原创:黄老师

    公众号:黄老师电影院(huangfilm)

    您的转发和关注,将给我更多动力继续下去。

    长按识别关注

     短评

    相当年我还是处男的时候 误把片名听成决斗 后来才发现原来武打片也可以这么拍

    9分钟前
    • 板扎蒙古龙
    • 还行

    这是大红灯笼的前型,是老谋子那几年真认真起来的作品。历史时空里有许多他们这样的年轻人,从世俗的逼压的中探出头来,又被打下去。

    13分钟前
    • bird
    • 力荐

    太棒了,中国文化的进化是性压抑历史的解放。巩俐的女性性解放诉求,李保田的愚孝与反抗,叔叔在传宗接代压力下的心理变态,儿子在颠倒伦常迷宫中的迷失。大染坊红色染布象征性欲和死亡,木轮、倒桩机象征性爱,在芦苇地中野合与《红高粱》的高粱地悦乐相对。张艺谋版的《白夜行》。

    16分钟前
    • 非想
    • 推荐

    婶侄恋算什么乱伦,父权制下经不起推敲的强买婚姻才是乱伦。意象浓烈大胆,张艺谋最具生命力的电影之一,也是他最惨烈最绝望的电影,没有之一。原来张艺谋才是国产意象开车鼻祖。

    17分钟前
    • 水猫
    • 力荐

    拍得太漂亮:偷窥,欢合,庆生,送葬,两场死亡,大火,每场戏都那么精致;红色的染池既是冲动的情欲与生命的开始,也是压抑的怒火和死亡的降临;逆光打在巩俐身上,显得那么魅惑,于是结局看上去就更加凄凉而疯狂。

    2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中国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张艺谋的色彩叙事着实美妙,青蓝与红色对比,隐喻新旧势力的角力。赵季平的配乐恰到好处,对情欲的侧面描写很有表现力(偷窥小洞与地窖大穴,不断下落的染布)。美中不足的是批判封建礼教之残酷虚伪的主题先行,部分人物刻画不够真实细致。(8.5/10)

    2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杨金山只是瘫了,又不是哑了,完全可以把真相告诉家族的人,然后惩罚这对“奸夫淫妇”,为什么不?说到底为了他可怜的面子。

    24分钟前
    • 松子
    • 推荐

    这片留给我的心理阴影胜过任何一部惊悚片和恐怖片。

    28分钟前
    • 小凯撒
    • 力荐

    张艺谋一贯的表现中国女性的性压抑

    31分钟前
    • 船长
    • 还行

    构图严谨,色彩分明,配乐大气,主题鲜明,表演精湛,压抑悲愤,这才是我所熟悉的张艺谋

    32分钟前
    • 日落黄沙
    • 力荐

    自觉仅论艺术水平要比《活着》更高,打光、构图、色彩运用都尽善尽美,是我至今看过视觉感染力和诠释力仅次于《霸王别姬》的大陆电影。微观虐真情,宏观反封建,变大的洞,激荡罪孽的池,符号、暗线之多实使施力感难掩,但好在不止于堆砌。在不了解原著的前提下,我觉得可供解读的或是再一本书的量。

    36分钟前
    • Ocap
    • 推荐

    重看。巩俐真美~演的也好。所有男演员都没跟上她。这片也是日本人投资的。中国知名导演真的从日方借了不少力啊。SM、偷窥、乱伦、恋母、儿童杀人……确实是日本人感兴趣的。据说张导当年连看了50部变态片才拍出来。故事放在南方的染坊宅子里刚刚好,提升了美学。“躺着吧躺着吧,一辈子就这么躺着吧”

    41分钟前
    • 桃子
    • 力荐

    里面挡棺一幕让人印象深刻,记得外公去世以后印象中就再无这种习俗了⋯⋯看得很难受,不过不得不承认里面极尽挑逗的染布颜色、被封建枷锁禁锢到变态的人性,还是绘声绘色。太苦逼了。

    4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男贵女贱,长幼尊卑,如那参差错落却规整严密的排排房顶,没有喘息的余地。乱伦而生的畸形儿,独独站在那里。早已忘了云雨之欢,只剩恐惧和威慑,卷落一抹红。就这样躺着吧,一辈子,压在我们彼此身上的不是对方,而是上下五千年。

    48分钟前
    • 蔚七于
    • 力荐

    高高挂出院墙的大红大紫明黄染布,与周围的青灰村落格格不入,形成强烈对比,那是比一枝红杏出墙来还要明晃躁动的欲望,张艺谋要不是个变态色情恐怖大师的话咋能当好这超生游击队的队长呢?激凸的菊豆,把洞堵上,两个都堵上,全堵上,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天白怎么看怎么不舒服,活脱一个索命的恶鬼。

    50分钟前
    • 夢侠沈星丹
    • 推荐

    那个时候张艺谋一定是对巩俐充满爱的。光,影,色,全部都那么美。贯穿始终的窒息般压抑,天白弑父叠印在西方的俄狄浦斯情结上

    5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1.残存的封建主义是暗蓝色的屋子;2.蓝天白云本是一线希望却反倒成了错位悲剧的开始;3.对性的欲望使人勇敢,对世俗的恐惧使人不敢出走,性欲再强,却还是在封建禁锢中。

    5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大屋几架赤黄,染坊一匹飞红,挡棺二人缟素,孽障一身煞黑

    57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白鹿原,大红灯笼,红高粱,大鸿米店,那个被祖训和道德压抑的年代,干柴碰上烈火,总是燃烧的旺盛,熄灭的迅速。那时候的第五代在强烈的色差下释放者同样压抑多年的心境。而后多年,不见经典。老谋子似乎总是在男主的身上解放自己的荷尔蒙,就像伍迪艾伦,渡边淳一,洪尚秀一样影射,而今,雄风不再

    60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这部电影的年纪居然比我还要大了。当初mark想看应该是因为看到了刘恒的原著改编。还没有读过小说,所以不知道原著写得怎么样,至于电影 我只能说由于年份过久,现代的思维方式已经对于乱伦媾和的故事有了更多新冲击,所以电影里故事和人物冲突难免有点太单薄了。都说这部电影在讲性压抑,我觉得更像在说性自由。

    1小时前
    • 曼靑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