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八角笼中

    八角笼中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大陆2023

    主演:王宝强,陈永胜,史彭元,王迅,张祎曈,胡浩帆,马虎,周德柏文,甲央求朗,肖央,刘桦,李杨,李晨,李梦,释彦能,王大治,赵亮,鲍振江,张琪,董琦,迟蓬,李若天,王永芳 

    导演:王宝强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复仇保姆

    • 中英双字

      搏击之王

    • HD

      末日重始

    • HD中字

      忍者乱太郎

    • HD

      孤筏重洋

    • HD中字

      夜袭寡妇村

    • HD

      一家子儿咕咕叫

    • HD

      少年们

     剧照

    八角笼中 剧照 NO.1八角笼中 剧照 NO.2八角笼中 剧照 NO.3八角笼中 剧照 NO.4八角笼中 剧照 NO.5八角笼中 剧照 NO.6八角笼中 剧照 NO.16八角笼中 剧照 NO.17八角笼中 剧照 NO.18八角笼中 剧照 NO.19八角笼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电影讲述了向腾辉(王宝强 饰)倾注心血想把当地无人照料的孩子培养成才,这让生活本没有出路的孩子们看到了一丝通向未来的曙光。然而,随着往日的表演视频被爆出,这些“残忍、血腥”的画面刺激了不明真相的人们的神经。一夜之间,舆论开始发酵。向腾辉的生活、孩子们的前途都陷入到人们以善良为名编织的大网中,让他们难以挣脱,重回泥沼,关于未来,他们的“出路”又将在哪……

     长篇影评

     1 ) 导演王宝强,合格了吗?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修改版比我的好)

    点映破纪录地收揽四亿票房、豆瓣开分7.6且暂时屹立不倒的《八角笼中》,真的有让王宝强杀出八角笼。

    抛开身世、经历的对照,王宝强的八角笼,是因由他本身的审美与能力,在执导第一部电影《大闹天竺》后凸显出来的。新作里头的满天星酒吧老板,第一次看到孩子们打拳,就批了一句「假」,那样虚浮乏味的假把式,只能激起旁观者的取笑,甚至反胃。

    同理。

    但从金扫帚奖加身,坦然出席领奖,到现在被创始人程青松喊话退还,难免有扬眉吐气的意思。扬眉吐气不是不行,毕竟华语电影和华语电影人在当下还能进步,都很值得鼓掌。

    就是坊间太多关于「进步神速」「质量飞跃」这类辞藻的堆砌,甚至星爷都说,「宝强是我见过(的)最优秀演员之一,原来更是最优秀导演,服了!」不免让人想去戏谑前作烂得彻头彻尾,好歹是为这部的口碑起飞深谋远虑了一回。

    不过不管怎样,客观来说,《八角笼中》是及格的,作为导演的王宝强,也是及格的。

    如果说及格的基准,是能够提供完整、流畅的叙事,能够准确调教演员,让他们对号入座地发挥特色,并且能够让不错的立意,言之有物地表达、落地,甚至生根发芽,那么上次完全没有办法近身沾边的王宝强,这次上道了。

    经过六年时间,王宝强是开窍了吗?答案是必然的。其中最为打紧的窍,是对位、对劲。

    为什么会觉得《八角笼中》对劲,那得从王宝强的两面性说起。

    《唐人街探案》系列的大红大紫,凸显了王宝强作为喜剧演员的一面,甚至是主要的那面。连带着此前《人在囧途》《人再囧途之泰囧》《奔跑吧兄弟》《道士下山》等等喜剧片的积累,外界想到王宝强的时候,第一印象往往是疯痴、愚妄、聒噪、乖张等等风格化,或者说刻板化的形容。

    《人再囧途之泰囧》

    演艺圈有标签似乎要比没有标签好,至少那意味着能被人记住。但这种近乎自毁式的表演定型,也往往摊薄了王宝强作为另一种电影人物的可能。

    关键是,起码在当年,王宝强也很认可这样的位置,这样的价值。一个导演对首作题材、类型的择取,有再多的商业考量,也必然有他自己的偏好以及信心基础。

    完全可以说,《大闹天竺》就是这种定位的影视化延续。

    整部电影的艳俗、廉价、扰攘、幼稚甚至龌龊,代表了王宝强和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电影创作者对喜剧的理解,而七亿票房的夸张收入,也印证了普罗大众对这套营销的甘之如饴。

    《大闹天竺》

    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里面,被消耗并且愿意自我消耗的王宝强成了一种典型。喜剧之路当然不是错误,但当他沉醉地把自己置放在八角笼中,那就模糊了报答与救赎、悲戚与狂欢等等界限。

    兴许更要命的是,太多低劣的喜剧成分,已经遮蔽了、祛除了王宝强作为草根乃至作为现实代表的可贵一面。

    大多观众对不可复制的王宝强的喜爱,或者说怜爱,是从他最初的作品倒推回身世的。

    在《八角笼中》客串陈校长的导演李杨,最先慧眼识珠地把王宝强从群众演员当中挑出,让他担纲《盲井》主演。那正好是二十年前的事。

    《盲井》

    王宝强也争气,浑然沉潜到农村少年元凤鸣灵魂里,凭这部高分作品收获奖项,并在影坛崭露头角,随后又借冯小刚贺岁大片《天下无贼》,在更多人心中落下质朴、憨厚的美好印记。

    这个时候,他此前的经历被检阅,励志的味道就愈发醇厚。很多人都记得这个出生在河北邢台的农村穷苦孩子,六岁习武,随后在少林寺当过六年俗家弟子,勤学苦修。再后来,他被李连杰的《少林寺》激发出电影梦,二十岁便在各个剧组里做武行,跑龙套。

    能够跻身电影界,自然是王宝强的运气,而这么一位勤恳、顽韧且有实力的素人成为演员,也是电影界的运气。

    不是说演员理应在一条路上走到黑,只能跟一种角色终身捆绑,不多做尝试,但是王宝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动甚或主动地抛下现实这一面,是很可惜的。

    再说了,相比喜剧上腻歪的表演,王宝强一旦跟现实接壤,往往能有不容小觑的效用。也可以这么说,他的喜剧很难在真实土壤中扎根,但他的现实题材故事,天然根深叶茂。

    《八角笼中》是他调整自我的一个重要动作,那不是对《大闹天竺》的超越——毕竟没什么好超越的——而是在更得心应手也更浑然天成的领域,好好出发。

    这是一个天然残酷的故事,因为背景是大山里走不出去的孩子。他们想象过、憧憬过外面的世界,但现实只需要轻轻一推,这样的幻想就会不吹自灭。

    苏木、马虎跟他们的姐姐,就是这样的代表。父母早就不在了,或者在,也顾不上他们,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徒留下偷抢拐骗的野蛮,这样的命运,在各个雷同的地方周而复始。

    王宝强饰演的向腾辉曾经也是这类被困住的底层人物,直至打拳打出了冠军,又被队里的人陷害,一夜之间名利双失。在历经惨淡世事过后,他不经意间,成为了引渡这些孩子的灵魂人物,也成为了打破这一宿命的唯一关键。

    可不只是泥菩萨过江,要做这般善事,又需要自己不断地投入身家、名誉。最初,他需要以买保险的名义,哄骗这些想学习格斗的孩子签下契约,继而把他们推上打拳之路,甚至让他们获得了窥看外在世界的机缘。

    但又因为哄骗这一事实,曝光后被媒体发酵,又让他背负了经久不散的骂名,而当树倒猢狲散,走出去的孩子又回到了老路上。

    王宝强很真诚地摆出了很难调和的困局:有没有出路?怎么找到出路?出路能有多长?踏上出路还会折返吗?出路的尽头是什么?

    进一步则是,只看单面的舆论风评,是解救还是谋杀?只顾高尚的社会,是否还能「藏污纳垢」,是否能够真正救人于水火,是否反过来在做大面积的谋杀?电影是否还具有启迪的作用,人是否还有启蒙的必要?

    正是这些天问,构成了《八角笼中》不可忽视的声量。王宝强由己及人地,看到了社会的本质钻营。

    他是大山中的、八角笼中的孩子,饰演马虎的马虎也是。如果我们还记得在FIRST青年电影展上拿下最佳纪录长片大奖的《棒!少年》,那就不会忘却体育竞技对穷困孩子的门票价值,不只是走出去看一眼,单是「走出去」这动作,就代表了胶着状态中的一线生机。

    王宝强请他出演这个角色,也是在糅合自己与马虎,与戏中人的故事。当中强烈的情感波动,连带着戏曲演员在堵车时的惊艳亮相,亦梦亦真地揭开现实创口,让人看到王宝强的内伤,还有慈悲。

    这是他理所应当的胜利,即在《盲井》《Hello!树先生》等等现实题材佳作之后,他继续用更能让大众接受的方式,呈递并承担现实之痛。

    《Hello! 树先生》

    他大概率是想把在现实题材上作为演员的沉厚积累,过渡、沉淀到导演身份,做一个转化,而不是拿另一面的所谓喜剧经验,再去捯饬同类题材,再度流俗献媚,甚至脱离根基,冒巨大风险,去挑战一个其他类型或者题材。

    放在很多相对优渥的导演身上,拍摄这样的底层题材,难免要招惹一些投机取巧的质问。这样不是说王宝强就完全没有,重要的是,他更有资格去回顾、转换自己的某种过往,而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在为这些人群寻找发声机会,这多多少少打消了功利与表达的边界。

    但正因为有这么多的指涉,这么多的深思,结局失真的圆满,会对电影带来不可估量的荒谬喜感。我们当然希望苏木们能够赢下比赛,能够迎来生机,但是他在最后一战打赢对手,从身形到身手,都实在缺乏可信度。

    为了圆梦而圆梦,为了励志而励志,现实在被拔高后,就不再那么现实。王宝强无从直面现实的怜悯就有了虚假的成分,对故事高度的舍弃是他的困顿,也是这类掺杂味精、糖精的剧情片抵不过纪录片的地方。

    这会连带着放大电影本身按部就班甚或亦步亦趋的堆砌、转折与所谓升华,放大王宝强审美的局限,放大国产现实题材电影临门一脚的胆怯。

    下一部会很犀利地转变吗?不太可能。但是下一部会更好,并不是没有可能。

    我当然会很好奇,已经合格了的王宝强,日后会变成更有胆魄的作者,还是会变成更加精明的商人。

     2 ) 王宝强可能选错主角了

    想必不少人都在抖音上刷到过下面这个片段。

    电影拍摄中,导演将孩子手里的馒头掰去一半,因为接下来的戏里只需要半个馒头。

    另一个孩子眼看到嘴的馒头要飞了,不用导演动手,一口咬掉一半,说“我自己吃掉。”

    在监视器后的王宝强,看到这一幕泪流满面。

    以上幕后花絮出自于宝强最新执导的电影《八角笼中》,影片上映后开分7.6。

    六年前,他因《大闹天竺》问鼎金扫帚奖,成为和《逐梦演艺圈》毕志飞齐名的烂片导演。

    六年后,他秉承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携新作再登场。

    不过这次,王宝强跳出喜剧舒适区,向现实主义题材进发,将一则真实事件改编成了电影。

    不少看过点映场的观众将《八角笼中》评价为“王宝强翻身之作”,甚至用“突飞猛进”来形容王宝强的导演水平。

    和曾经的《大闹天竺》一对比,这种评价让还未走进影院的观众对电影的兴趣更大了。

    我就是被评价吸引的其中一位观众,今天趁热打铁,和大家聊聊看完的感受。

    片片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涉及到轻微剧透,介意的朋友们可以等看完电影,再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王宝强在电影中饰演的向腾辉曾经是个格斗选手,现在在好哥儿们王凤的沙石场工作。

    为了解决沙石场发不出工资的问题,腾辉被迫和卖假保健品的无良商家合作。

    合作模式就是腾辉找几个孩子假装格斗俱乐部成员,给保健品代言。

    几个在山上劫道为生的孤儿因此被选中,岂料商家突然入狱,孩子们成了烫手山芋。

    这些孩子都是孤儿,除了劫道,没有其他生存技能。

    就算把孩子送回去他们也只能重操旧业,于是腾辉决定教孩子们格斗。

    几年过去,腾辉的俱乐部蒸蒸日上,以马虎和苏木为代表的孩子们也在格斗界初显锋芒。

    很多生活有困难的家庭也纷纷让孩子跟着腾辉学格斗。

    没想到,孩子们小时候在酒吧打表演赛的视频却被传到了网上。

    媒体和群众纷纷谴责腾辉虐待儿童,把孩子当工具,为自己牟利。

    舆论迅速发酵,腾辉一时间被千夫所指,陷入舆论的漩涡……

    电影虽然涉及格斗,但着重表现的不是格斗,而是事件。

    本片的故事源自大凉山“格斗孤儿”事件。

    王宝强这个角色的原型就是培养大凉山孤儿学习格斗的恩波。

    2017年,某媒体发布了一个视频,视频中两个十几岁的孩子正在笼子里格斗。

    视频一经发布,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训练孩子格斗的恩波教练也成了众矢之的,引来各家媒体纷纷上门采访。

    一夜之间,以前无人问津的孤儿们,成了全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

    舆论的关注重点不是孩子们为什么在这里学习格斗,而是格斗过于暴力血腥,孩子们绝对是赚钱工具。

    许多人都认为孩子们去学校上学,靠知识走出大山才符合常理。

    然而这些孩子之中,有人父亲去世母亲改嫁;

    有人母亲吸毒,交不起学费从小辍学。

    恩波最先在阿坝州和政府一起组建的散打队,包吃住不收学费还教文化课,因此成了这些孩子最好的去处。

    俱乐部的教练在采访中透露,视频中的孩子打的是表演赛,都是套好的招数没有危险。

    并且表演赛没有收入,恩波格斗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自己的生意、赞助以及成年选手的比赛奖金。

    舆论发酵之后,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

    在政府的干预下,学习格斗的孩子被强行带回。

    大凉山的孩子重新回到贫困的环境中,只能靠自己再次寻找走出大山的机会。

    其实原型事件中还有很多细节,比电影中更加残酷。

    (恩波俱乐部的孩子被强制按手印带走)

    从电影的表达方式和情节设置上,能够看出王宝强想要通过这个故事,触碰一些现实问题。

    包括故事本身涉及的孤儿成长问题、教育问题、媒体的社会舆论引导;

    也包括强迫选手吃违禁药、俱乐部不良竞争等格斗界的行业黑幕;

    甚至包括对格斗比赛理事、私立学校校长、CJ俱乐部老板等自诩为社会上层人士的讽刺与抨击。

    可从电影呈现效果看,想法很好,但不够完善。

    在有限的电影时长中,加入过多的元素,不仅每个内容得不到充分表达,还会分散焦点。

    元素堆砌过多,导致主线故事的表达力度被削弱,给观众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

    随着点映场次观众人数不断增多,弊端显露无疑,不同于“翻身之作”的评价也出现了。

    还有不少观众从《八角笼中》窥见了《我不是药神》和《摔跤吧爸爸》的影子。

    《八角笼中》借鉴了两部电影中的一些转场镜头和拍摄手法。

    比如向腾辉去机场接机的飞机转场镜头,和《药神》中程勇去印度买药的飞机转场如出一辙。

    向腾辉训练孩子们的画面,也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摔爸》。

    向腾辉去CJ俱乐部要合同,被一群人按倒在地,和程勇在小巷子里被警察按倒的动作、情绪一比,堪称复刻。

    不过这种借鉴无可厚非,重点在向腾辉和程勇两个人物的对比上。

    有些观点认为向腾辉这个人物过于扁平化,前后矛盾不够明显。

    两个角色的成长线看似相同,实则有很大区别。

    先说程勇,人物的起始人设是一个卖保健品的小贩。

    他为了给父亲做手术才冒险卖药,赚钱是唯一的目的,人物这一阶段的心态和情感也相对简单。

    直到真正接触白血病群体,又经历好友去世,程勇的心境逐渐发生了重大转变。

    前期是为了赚钱才帮忙买药,后期就算赔钱也要继续帮病人买药,这一转变使人物前后对比更鲜明。

    并且人物心境发生转折也有吕受益去世这个情节做标志,给了观众明确的提示。

    从故事开始到结尾,观众可以看到程勇这个人物一直处于变化和成长中。

    向腾辉虽然一开始找那些孩子也是为了帮沙石场赚钱,但他的转变来的非常之快。

    无良商家入狱,向腾辉送孩子们回家,看到他们的家庭情况,决定教孩子们格斗。

    人物被外部环境促成的对孩子们的情感转变,在此时已经定型。

    之后向腾辉最明显的转变一直围绕着自身对于格斗的态度。

    从不碰格斗到教孩子打表演赛,再到搞正规俱乐部参加比赛。

    主角的转变虽然也有孩子们的外部原因,但大部分是因向腾辉自身的心理因素达成的。

    而程勇的转变全程都是外部环境和人物内部心理共同催化的结果。

    向腾辉始终站在“善”的立场,没有呈现人物多面性,使得形象单一。

    不过从原型人物来看,其实也能理解。

    原型人物因为舆论备受争议,争议的原因就是恩波让孩子学习格斗的最初目的。

    如果导演前期将人物的缺点放大,很有可能圆不回来,不如遵循原型人物形象一善到底。

    电影是一种艺术,不可能完全按照原型故事进行一比一复刻。

    原型故事中的很多发人深省的细节在电影中无法呈现。

    可选择的表现角度能够很大程度影响主题的呈现深度。

    原型事件的中心人物是恩波教练,王宝强在剧本中也选择将向腾辉作为主角。

    我们刚刚讨论过,这个人物前后期对立点不够明显导致人物不够丰满。

    如果换个人物作为主角,或许能够更好的展现故事、呈现主题。

    比如电影中的另外两个主要角色:苏木和马虎。

    (少年苏木和马虎)

    这两个人物的成长线相比于向腾辉来说更加明晰,前后的冲突性也更强。

    尤其是马虎这个人物,从食不果腹靠劫道为生,到住进了能够遮风挡雨的屋子,过上了一日三餐的生活。

    突然变好的生活令他惶恐不安,一直怀疑向腾辉在骗自己。

    在之后的相处和训练中,他逐渐转变了的心态,甚至还出国比赛。

    结果却因为表演赛视频风波,合同被转出,他再次尝到被人“抛弃”的滋味,最后重操旧业。

    他的经历从侧面说明,在整个事件中受到最大影响的是那些孤儿。

    (成年马虎)

    其实电影中少年马虎的扮演者就叫做马虎。

    他是北京一家少年棒球专业学校的学生。

    这所学校集齐了全国各地的贫困少年,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队。

    这些少年有些是孤儿,有些是留守儿童,有些来自单亲家庭。

    导演许慧晶关注到这个群体,将这些少年在棒球学校的经历拍成了纪录片电影《棒!少年》。

    镜头对准了以马虎为代表的少年们,将他们的经历、成长和性格逐一展现。

    观众们的情绪跟着电影中每个孩子的命运不断起伏,直到电影结束后仍然在关注这些孩子的现状。

    个人认为,如果《八角笼中》将故事的主角换成孩子们或许对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利。

    当然这是我站在观众角度,依照现在呈现的内容,开的一个脑洞,也并非完全否定导演根据现实情况做出的考量。

    从演技、选角和题材上来说,这部电影称得上诚意十足。

    王宝强在电影中叼着雪茄去酒吧的出场画面,有些唐仁的影子。

    而宝强大多数时候的演技都算得上可圈可点,甚至被观众一度评价为继树先生之后最好的表演。

    成年苏木和马虎,由史彭元和陈永胜分别出演,两个性格迥异的角色也被刻画得十分鲜活。

    开头提过的吃馒头的那群小演员,其实并非专业演员,而是一群真正来自于大山深处的孩子。

    结合王宝强个人的经历,他对这群孩子以及影片中的孤儿们的生活更能感同身受。

    虽然这是王宝强第二次做导演,也能看得出很多不足之处。

    但《八角笼中》也能算得上是一部及格的作品。

    选择现实主义题材,选择表现这个极具争议性的事件,是他作为导演的一次勇敢尝试。

    如果大家对演员和题材感兴趣,可以去电影院看看。

    最后,朋友们别忘记点赞,关注!

    看过电影的小伙伴有啥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今天就到这里!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梅子

    王宝强可能选错主角了…

     3 ) 电影创作的真假与虚实,写实与写意

    宝强宣布拍摄第二部导演作品时,我并未多在意,格斗孤儿的新闻当年也看到过,并不觉得是多好的改编素材。不太理解,也未看好过他当导演的执念。 后期电影节放映口碑发酵,我也才思忖“王宝强回归现实题材”宣传语的真诚分量。看过《消失的她》走出影院,工业文本和满满的商业算计让我身心不适,第一感觉就是我太想看部真正的现实题材洗洗眼了。(我无意拉踩,说的是真实的个人感受。) 但真正看到《八角笼中》,还是和我想得不太一样。 影片中第一次让我动容,是向腾辉抓着马虎和苏木回家,看到他们破烂的家,病卧在床的姐姐,被满眼贫困震惊,更说不出口要钱。反扯谎说两人在他沙场打工,给留下工钱。真实的困苦场景,现实无奈,冷静倔强的女孩子,与向腾辉悲悯的眼神,就让人湿了眼眶。而向走到山坡上回看两个少年的目光坚决,风尘仆仆衣装叉着腰的宝强,就让我感觉真的太帅了,好有魅力好高大。 第二次动容,是在向腾辉回老家看母亲,而道出尘封往事,向母求着领导给向机会。一个母亲对儿子命运的关切,世事无情,向听着母亲喃喃算账滑落的眼泪。再一次击中心底柔软。 这两次动容,是电影给的,也是现实的影子给的。全在于现实题材的力量。我原以为这部影片是由新闻事件前后延展,讲现实事件,也呈现综合格斗运动的发展。但我想错了。 影片第一次转折处理的生硬草率,是俱乐部的格斗表演在省城首演,来人砸场子,也不铺陈原因,就是质问,打起来,一场港片式的动作戏调度:向腾辉面对冲过来的打手,干脆利落一拳一个(可能是宝强要过动作戏的瘾)。接着又是死党冲出来舍身解围的见惯剧情。这个转折是必要的,但处理得不好。 剧情最大的冲突点“格斗孤儿”事件的爆发,对一场新闻事件的刻画,影片没能更写实的力道,而采取了些记者围堵,网络泄愤跟贴,伪当事人落井下石等等比较常见的略潦草的手法。可能也只是不符合我期待。但之后的影片的确是走向了我未料想到的方向。 当一场故意决绝不欢而散的晚餐成了告别。谁 能预测两位少年之后的命运呢。当蒙面持刀抢劫的歹徒落荒而逃,追过月色里那片麦田,惊呆的向腾辉一如惊呆的我,“一个人重操旧业很惊讶吗?”,泪滑落的少年,怎么让人恨不起来,眼中有哀痛,无法怒其不争。而再见到苏木,昨日的希望新星废了,像丧家犬被人打断腿,无力再与命运挣扎。史彭元的哭戏太厉害了,这个孩子仿佛真的一尘不染。影片到这里的悲剧走向,让我始料未及,而其实影片也已经开始远离了真实原型事件,而更单纯地靠近电影创作。宝强开车去讨合同一段,噙着泪目光射火,很有感染力。他奉献了很多如此精彩的眼神戏。 上访谈节目。向腾辉和马虎的隔空对簿,马虎的怨恨、“忘恩负义”,两人的反目与互相攻讦,反类型耐得品咂的意味,一度让我惊喜。(当然随着剧情发展揭晓这不过是演戏“炒作”。大概人物与剧情本该如此,没得遗憾。) 早先,我以为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会是MMA 推广的体育电影。完全是想错了。影片的压轴戏,一场真正八角笼中的综合格斗对决。也距离这项运动的真实面貌远矣(甚至运动名字都用了化名FMA)。而这也是一部电影纯粹的造梦段落。黑白画面,格斗少年绝地反击,亲手捧起了自己的梦想,鲜血与眼泪横流。见证一切的向腾辉则转身离去欢呼的现场。谁又没同苏木一起落下眼泪呢。这个氛围是电影给予的。一场写意的与命运抗争胜利的画面吧。 影片在莫西子诗《在星空望自己》响起时而止,这首歌真的很好听很契合。一定程度弥补了影片配乐的相对缺位。在歌声中停留座位看完片尾的观众也是我见过最多的。诚然,影片问题很多,有佳章但整体节奏不是很流畅,一些情节在用力渲染情绪却不能感染到人。但这部影片还是让我看到电影该有的复杂创作,倾注感情的镜头表达,纯粹真实的人性光芒,感人振奋的抗争,悲怆,与造梦感。宝强,你真的很酷。

     4 ) 导演王宝强,Respect!

    观看《八角笼中》的过程中,我数度落泪。

    为孩子们的坎坷命运,为大山人民的贫穷闭塞,为向腾辉的无奈处境,为追寻理想的艰难跋涉,为幸福生活的遥不可及。

    更为了王宝强的真诚、拙朴,以及坚守。

    很多年来,我们一直没在大银幕上,看到如此简单真诚的表达和讲述。

    不套路,不煽情,不刻意,不浮夸,只有踏实稳定的讲述节奏,像推土机那样扎扎实实地完成每一段讲述,推倒每一处障碍,在现实困境中腾挪周旋,一点点接近自己的目标。

    这样质朴的导演方式,可能只有王宝强会选择。

    也只有王宝强能拍出如此扎实沉厚的《八角笼中》,平视苦难的真诚坦然,追寻理想的热血励志,还有细致铺排的良苦用心。

    六年时间悉心打磨,王宝强终于一雪《大闹天竺》的前耻,而我们终于也有了一部深刻厚重的体育电影。

    01. 够实诚!质朴讲述拳拳到肉

    除了王宝强,很难再找出一个导演会用这样的“笨办法”讲故事。

    影片直接从视频热传而身陷争议中开始。

    43岁的向腾辉经营着砂石场,一个鱼龙混杂的江湖地带。

    他有过格斗冠军的辉煌过去,也经历了从高峰跌落谷底的人生挫败。

    细节都没讲出来,王宝强坐在那里,观众便已经看到了背后的这些故事。

    他在“树先生”的角色中,已经展现过自己的贴切演技,特别是有关这样的底层人物。

    看起来似乎格格不入,可是几秒之后,又显得自然契合。

    接下来,则是大泷山的贫瘠山野,和孩子们的放任散漫。

    我们都知道,大泷山就是大凉山,孩子们用石头拦路,抢劫过往的汽车,没有父母管束,没有固定居所,甚至不偷抢就没有一顿饱饭。

    家在哪里?在陡峭山脊的土坯房中,要花半天时间才能爬上去。那里还有虚弱的姐姐,她过早婚嫁,难产伤了身体,还有导演隐藏起来的悲剧,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山区,女性的命运从来都无法由自己掌控。

    影片中的这些,与曾经真实的凉山州,简直如出一辙。

    拦路抢劫,重男轻女,放任自流,都是真实发生着的生活场景,至今仍然让很多人心有余悸。

    王宝强没有掩饰,也没有夸张,而是如同纪录片一般叙述出来。

    向腾辉也不是圣人,他只是个普通的商人,市侩、势利,曾经的格斗理想和对人的怜悯善意,像火星那样被深藏于心。

    然后,王宝强开始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加上无数细节,推动着向腾辉的良心发现。

    一开始是利益驱动,找来流浪的孩童,完成最初的格斗训练。结果因为金主入狱戛然而止。

    可是,他的格斗理想被再次点燃,他的怜悯和善意也被面前的贫苦所激发。

    向腾辉决定做点事情,为孩子,也为自己。

    片中的王迅问他:我们这样子混下去,还像个人啊?

    是啊,生而为人,总该做些与利益无关的事情吧?

    于是格斗的事情还得继续,对于这些孩子,“格斗就是唯一的出路”。他也在努力斡旋,希望为孩子们找到合理合法的身份,希望得到更大层面的支持,尽管这一切困难重重。

    片名“八角笼中”自然是指拳击格斗的八角笼,同时也是社会现实的“牢笼困局”,处处都有限制,不得不隐忍周旋,力求安稳出场。

    向腾辉如此,王宝强也是如此,身为导演的他,也在面对着自己的困局。

    导演首秀《大闹天竺》口碑崩塌,被各种嘲讽讥笑。说这个“傻根”自我膨胀,以为导演等同于演戏,结果彻底搞砸;

    口碑崩塌,票房滑落,意味着难得再有资方相信你的导演身份,拿着剧本就再难找到投资。

    还有被前妻出轨背叛,更被卷走大部分资产,还要靠好友陈思诚接济才有钱交税费。

    可是王宝强什么也没说,不诉苦,不解释,默默开启《八角笼中》的筹备,用了六年时间,证明自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为什么会有人这么实诚,而且还是在喜新厌旧的演艺圈?

    因为他是傻根,是唯一亲自领取“金扫帚奖”的导演。

    他没有变,经历了一大堆背叛、纠纷、低谷、嘲讽,王宝强还是站在那里,默默完成自己的事情。

    这份勤勉务实,这份真挚敬业,值得我们心怀感念。

    实诚的王宝强让《八角笼中》也显得无比贴切。

    比如正宗四川话,仙人板板、假打、光勾子、锤子、巴适,几乎不会有出戏的时刻。

    比如细致伏笔,卧床的姐姐成为重要的情感支撑,最后坐在观众席上;还有打水漂的隐喻,最后由片中的苏木亲口说出来。

    比如认真对待每个镜头,《八角笼中》非常典型地轻演员重幕后,很多行业大咖都在默默付出,做音乐的王宗贤,担纲摄影的罗攀及团队,都是经验丰富的专业能手,让《八角笼中》有了超越均值的厚重质感。

    于是很多画面都堪称经典,比如向腾辉和孩子们站在卵石堆上,月光在物体上映出了银白色冷光,王宝强和孩子们相对站立,仿佛都在等待着命运的回答。在那个重要的选择时刻,生出了某种神圣感。

    而正是这份朴实沉稳的讲述,让我们感受到故事本身的质感,也感受着影片不断传来的现实力量。因为任何套路也代替不了真诚,而任何花招在实诚面前也显得虚弱空洞。

    02. 够热血!挣脱困局全力追梦

    和片中的孩子们一样,王宝强自己也亲身经历过全力追梦的拼搏阶段。6岁开始习武,8岁成为少林寺弟子,13岁只身北漂,开始自己的群演生涯。

    身无分文,没有退路,只有在北京咬牙硬撑。直到被导演李杨相中,参演《盲井》,从此有了正式作品。

    他非常理解追梦路上的坎坷艰辛,懂得光芒和成就背后的痛苦辛酸。

    这也是他选择“恩波格斗故事”的重要原因。因为他明白这些投身格斗的孩子,以及背后的组织者,一定有他们自己的苦衷,有值得书写的故事。

    事实和王宝强预想的一致,这是一个类似于《我不是药神》的困局。

    如果没有人关注,孩子们就会在底层贫苦中自由生长,偷窃拦路都还是起步,违法犯罪、身陷囹圄是大概率的下场。

    投身格斗,打出成绩,是他们寥寥可数的出路之一。

    可是这又触及到更多的规则约束和社会道德,向腾辉不得不直面这些冲突。

    也正是这些冲突困境,让追寻理想的过程更为热血澎湃。

    因为一帆风顺不成为故事,真正的理想主义,是在认清了现实真相后,依然保持热爱。

    向腾辉决定放手一搏,为了孩子们的唯一出路,为了他自己的格斗梦想。

    向腾辉在片中真正出手过两次,一次对欺骗他服下禁药的教练;一次对冷漠无情的商人。

    他也哭了两次,一次面对母亲,痴呆失忆的母亲认不出儿子,却心心念念要变卖家产支持他的梦想。

    还有一次面对孩子,懊悔于将他们转手给唯利是图的俱乐部,结果害得苏木断骨,马虎再次走上拦路抢劫的歧途。

    辗转回旋,他终要对孩子们负起责任来,因为是他带领他们走上格斗之路,孩子们都把他当作干爹,再生父亲。

    还有两句让人破防的台词促使了向腾辉的转折。

    肖央饰演的无良商人对向腾辉轻笑道:大泷山的娃儿,你管得他们咋个办?

    利欲熏心,冷漠无情,唯利是图,根本不管他人死活。

    王迅则提醒他:你不想有一天,你再隔着这层玻璃(监狱)看那些娃娃嘛?

    向腾辉不能,他还有一个人最起码的良知。

    于是他带着孩子们喊出口号:生如野草,不屈不挠;中华格斗,威震四方。

    那段场景像极了《摔跤吧爸爸》里面的训练段落,也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什么叫作体育精神,那就是心神合一,专注精进,只问前路,不管成败。

    这份热血慷慨,又何尝不是王宝强的亲身写照?

    他不甘心《大闹天竺》的失败口碑,拿着金扫帚时,感觉自己辜负了信任他的观众。

    于是坚持要将“恩波格斗”的故事改编出来,而这个事件涉及到各个方面,他都需要去沟通。除此之外,还要亲自投身到凉山州,去切身体会那里的生活,大山中人们的贫困苦难,以及孩子们真实的内心诉求。

    王宝强独自做完了这一切,然后发现自己没有钱完成这部电影。

    当他花掉了自己全部的钱,结果拍摄工作还没有完成。

    陈思诚二话不说,直接转账保障他的后续拍摄。

    自助者,天助之。王宝强的实诚换来了真心的情谊。不仅有好兄弟陈思诚鼎力相助,当年与他合作的刘若英、刘德华也现身演唱主题曲,更有肖央、李晨、王迅、刘桦、王大治、赵亮等大批圈内好友的友情参演。

    影片的最后一幕,苏木终于站上了格斗冠军的拳台,挑战卫冕金腰带的巴西拳王。

    这一场戏,很容易拍成洒狗血的套路结尾,在《霍元甲》《叶问》等等前作中,类似的结局屡见不鲜。

    但是王宝强没有选择取巧的方式。

    他将画面处理成《愤怒的公牛》那样的黑白色与颗粒感。慢速黑白画面与彩色记忆场景交错切换,追梦路上的点点滴滴,成为支撑苏木反败为胜的关键。

    苏木不仅是为自己而战,为看台上的姐姐,为铁窗里的马虎,为暗影中的向腾辉,也为每一个梦想着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舞台的孩子。

    他和向腾辉一样,和王宝强一样没有退路,他们都见识过阴影,都体验过挫败,都经历过曲折起伏的人生走向,当理想就在触手可及的前方,他必须不顾一切,全力搏击,才能不辜负自己夸下的海口,才能真正对得起信任和关爱自己的人。

    苏木成功的时候,向腾辉点燃雪茄,转身从赛场的一角走入阴影。那一刻的他深藏功与名,竟然有了《教父》一般的深沉与肃穆。

    03. 够用心!意蕴内涵饱满深刻

    扎实讲述,热血展现,最终堆积起《八角笼中》的沉厚与深刻。

    人性的复杂已在前文书写,逐利的商人也会心生怜悯,伪善的校长更懂得随时变脸。

    还有更核心的命题,那就是公众舆论究竟是客观记录,还是随意的道德批判?

    突然爆发的网络舆情,将向腾辉推到漩涡中心。国家政策、社会民意和现实真相,究竟该如何权衡?

    而当事者孩子们的真实诉求,又是否有人真的关切和理解?

    向腾辉在电视节目上的暴走和倾诉,与马虎表演的双簧,正是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

    向腾辉在镜头前的诉说话糙理不糙,所有人都站在道德层面指手画脚,都搬出规则条款来絮絮叨叨,可是有谁考虑过孩子们的出路?有谁真心想保证他们的生存,满足他们最基本的诉求?

    在这之前,出现了全片唯一一个写意镜头。那就是大街上出现的变脸和喷火表演。

    脸谱映照在向腾辉脸上,也喻示着这个男人内心的复杂变化。

    纸上谈兵何其容易,真正要在社会上做成一件事情,我们是不是真的要在八角笼中游走?是不是真的要准备好各式各样的脸谱,随时准备变脸?

    这是电影对每位观众发出的拷问。

    还是到影片结尾,所有的人凝望着苏木,等待着一个预期中的胜利。

    这时,却出乎意料地响起了莫西子诗的吟唱。莫西子诗同样来自大凉山,以音乐而非格斗走出了大山,音乐与画面搭配,引发了更深远的思索。

    回归人性,回归山野,也许是解决如此困境的道路之一。

    荒野群山、天地日月,都在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有时,何必纠结和顾虑那么多的东西?

    就像向腾辉,就像王凤,就像苏木,我们只需要忠于内心,抱持最纯挚的信念、道德和热忱,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便能像王宝强那样,最终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与钦佩。

     5 ) 八角笼中:真诚的平庸之作

    陈思诚《消失的她》首映时,现场互动的王宝强坦率地说,自己没看懂,需要多看几遍,继而露出那标志性的憨笑。看到这样的王宝强,总是不由得为他的实诚和坦然感到珍贵,这是很少见的,尤其是在镁光灯最集中的名利场之中。王宝强不藏拙,不装逼,即便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在任何的公众场合之下,他身上依然能够看到最初的“傻根”和“许三多”,我不认为某种刻意的人设可以维持这么久,我更愿意相信的是,他身上那与土地相连的底色从未消散。

    最近有段往事总是被提及,2017年,王宝强首次执导电影《大闹天竺》获得当年金扫帚“最令人失望导演”奖,王宝强应邀登上领奖台,成为至今为止唯一到场领奖的一线演员。那年,王宝强手捧扫帚,也是满脸憨笑。他的发言获得大量好评,他说“我知道这个金扫帚奖,不是一个光彩的奖项,但是他可以鞭策我们进步。”想来,之所以这段故事再次被大量传播,只因为,王宝强的第二部导演作品《八角笼中》,终于来了,而他也的确进步了。

    看得出来,王宝强及其团队对作品质量很有信心,电影将于7月6日上映,而他们却决定在半个月前便开始大规模点映。毫无疑问,有《大闹天竺》托底,《八角笼中》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它比前者好太多,也能看到王宝强极大的电影形象变化,看得到他想要把电影做好的那份认真和用力。但于我个人的真切观影感受来说,我实在无法将这部片子称之为一部佳作,它只是一部属于王宝强的真诚的平庸之作。

    《八角笼中》的故事是让我很意外,讲拳击格斗我不意外,毕竟与王宝强自己擅长动作戏相关联,但电影还涉及了留守儿童这种现实主义,涉及互联网时代的真相与暴力,以及,电影的故事时间跨度很大,超过十年。看片子之前,我完全无法想象,王宝强竟然还有这样一面,他竟然会想要来挑战讲述这样的故事,其心可敬。但转念一想,或许,从土地里摸爬滚打奇迹般最后走出来的王宝强,骨子里就是想要讲述一个这样的故事。

    在《八角笼中》,王宝强饰演的向腾辉,原本是省格斗冠军,因听信教练吃药遭禁赛,后又因故意伤人被判刑。背着前科的向腾辉后来做起了沙场,巧合之下重新接触了格斗,成为一名教练,他找来大山里如同野狗一样的孩子们(马虎、苏木等),教他们打拳。一开始是打假拳,后来打正规赛,向腾辉愿意倾注所有心血为孩子们谋求一份出路,他是许多孩子们的希望,就像格斗真的成为了部分孩子们的未来。只是往年的不堪被传上网,向腾辉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坏人”,被无数人指责。故事在后半段,也发生了重点的转变。
    单论故事而言,《八角笼中》是具有某种现实主义力量的,王宝强在电影中的形象也颇有《我不是药神》“徐峥”的影子,具有某种强烈的悲情英雄形象,这种悲情感,在电影许多段落中,几乎是肉眼可见,过程里,导演恨不得有种敲黑板划重点即视感,说这段戏主要是为了呈现主角的悲与情。而这种刻意与用力并非体现在某个单点上,而是通篇都存在这个问题,观众非常确信王宝强想要表达什么,但王宝强似乎觉得观众还不懂,必须再用力一点再剖开一些。

    而单论场景或段落来说,坦率地说,《八角笼中》也的确能看到一些巧思和亮点,譬如片中后半段,王宝强乘车在路上,变脸喷火的扮相演员走在街上,一口一道火,在镜头里,火光与王宝强的脸隔着车玻璃相映成辉。再譬如,电影最后的一场格斗戏,八角笼中,史彭元饰演长大后的苏木与强劲的对手殊死搏斗,画面呈现为黑白,直到决斗结束,重亮颜色。只是,这些单独呈现还算不错的片段,并无法形成一个整体为电影增色,反倒让电影变得混乱起来。

    在我看来,电影《八角笼中》最大的问题,毫无疑问出现在导演王宝强身上,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想要讲述的内容太多了,导致这部片子节奏很有问题,时而过份细腻,时而无端跳跃。风格及内容的整体感也很有问题,有些段落颇有点贾樟柯电影里的尘土感,另外段落又显露出蹩脚的笑料,故事的推进过程里看得到《我不是药神》的影子,关键的好几场戏又总是呈现出俗套与绵软。它太碎了,重点完全没有抓住。电影最后一场戏还是落在“八角笼中”,我理解片子最重要的一份表达,应该是一种“我要赢,我不认输”的爆发,是一种从土地里向外的野蛮生长,但片中有好长一段时间,完全不曾涉及到马虎、苏木格斗相关戏份,又充斥着苏木经历人生巨变(腿受伤可能要结束职业生涯)又瞬间康健的段落。如此,最后的力量感完全没有拍出来。

    并不愿意试图去揣测王宝强在拍摄这部片子,讲述这个故事过程中,究竟做过怎样的取舍,又究竟参考、模仿及请教了多少别的导演及电影。他是否听过许多人的意见,又中和了多少电影的商业性与自我表达。只是觉得《八角笼中》最后呈现出这样一副平庸的模样,真的很可惜。但,最后,我仍旧想强调的是,这部《八角笼中》能够看到王宝强的认真与进步。在作为演员的层面,王宝强也奉献了非常不错的表演。一些无言的愤怒,一些落寞的悲情,是能够在王宝强的脸上,清晰的看见。果然,作为演员的王宝强,要比作为导演的王宝强,更值得期待。

    最后的最后,私心来说,相比陈思诚油腻的精明,我更愿意欣赏王宝强这份平庸的真诚。


    题图:《八角笼中》剧照

    你还可以:
    消失的她,不值得狂吹
    聊两句中国版《我爱你!》

    夕阳自由计划:

    //去年7月初,建了个叫做“让我看看你那里的夕阳”的群(公众号后台回复“加群”)
    //今日份,来自@徒橙,摄于6月26日。(更多可查看“夕阳包”)

     6 ) 前面还行,中后散漫,最后拉垮

    看了点映,王宝强只要不演装疯卖傻的角色,演技是舒服的,虽然河南味川话有些出戏,但影响不大。前半段那帮小孩选的好,有野蛮生长的劲,建立起了一定的真实感。

    但是跳到孩子成年后,选角就有点拉垮了,尤其是“马虎”,白白嫩嫩的明显是城里公子哥啊,哪有野孩子那劲,你无法相信刚才那个肌肉线条分明的小伙子在全职俱乐部训练两年后反而变得白皙无肌肉轮廓感了,外形上已经把真实感戳破了……

    结构上也能看出王宝强的纠结,一头一尾试图去做体育竞技片的类型感,可中后段大块时间又脱离这条线,点状展现大量状态戏,似乎走向了社运片的方向,当然也是蜻蜓点水式提及,又不敢说多。通常一个片子想要的方向多了,得到的都不是1+1大于2的效果……

    就像这个片里构建的小真实感,在孩子成年角色不匹配之下迅速瓦解,转而从腾辉个人命运上去解读大凉山的困境,但没有导向任何问责或者真实现状,反而用一个更加高度假定性的擂台来强行圆满,此时没有任何铺垫,赛制、对手,都是作为标签的存在,观众对此不会有任何期待。

    这片尴尬就在于,都能看出王宝强的努力和尝试,有些部分做的也还不错,和大闹天竺比简直是天差地别,但类型和定位上不清晰,恐怕之后口碑和票房可能不会太好。因为对社会议题关注的群体,看了肯定觉得不够,皮毛都没触及,对类型片观众来说,又没提供足够的娱乐性和快感,但说差吧又不至于,中中间间,题材上多鼓励一星,希望王宝强之后继续做现实主义题材,但是剧本一定要做好类型化叙事。

     7 ) 中国电影不应总是回避现实

    现实总比电影精彩,因为现实比现实更惨,也更有张力。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父亲曾经告诉我,“每当你想开口批评别人的时候,你要想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你一样,拥有那么多优越的条件。”——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现实,才是文艺的源泉 中国电影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很多时候,想去电影院看部电影,却怎么也找不到一部合适的。不看还罢,看了后更难受——题材窄化,叙事套路,滥用特技,低级煽情,演技浮夸——非常“膈应”。就拿2022年国内票房前十的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独行月球》《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人生大事》《万里归途》《奇迹笨小孩》《侏罗纪世纪3》《熊出没之重返地球》《阿凡达·水之战》《神探大战》),其中有8部是中国电影,少有直指现实的力作,缺乏深入人心的力量。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这些电影所引发的讨论,远远比不上一部电视剧《狂飙》。而《狂飙》所引发的热议,除了剧情和人物的塑造外,不也正是百姓对直指现实的艺术作品的强烈渴望吗? 或许有人会说,几十块的买张电影票,就是为了轻松,为什么非要去看那些沉重的东西呢?高高兴兴进去,快快乐乐出来,不好吗?或许也有人会说,电影是最烧钱的艺术,不考虑市场需求,能行吗? 我无力对这些问题一一回应,但我想说的是,多元才是艺术生态的生命力的呈现,无论是对电影技术的发展,还是对叙事方式的开掘,抑或是对现实的洞察,等等,只要有一个方面做得好,都值得肯定。并且,人作为人,不仅有轻松愉悦的需要,更有深刻庄严的需要,前者是人之为人的装饰,而后者才是人之为人的关键。 艺术最大的敌人就是“重复”,而中国电影最大的问题恰恰就在于“重复”,题材重复,故事重复,人物重复,技术重复……之所以会重复,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那些电影工作者,尤其是导演的“妥协”(用米兰·昆德拉的话说,就是“媚俗”),对自我的妥协,对政治的妥协,对市场的妥协。这也恰恰暴露了当代文艺,最缺乏的东西,那就是“追寻”与“坚守”。电影毕竟是艺术,而不仅仅是捞钱的手段。有了对艺术理想的追寻,才会有对艺术本质的坚守。在一个平庸盛行的时代,平庸固然是个体的自由选择,但显然不能以此来为庸俗辩解。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宝强导演的《八角笼中》是一部让人惊喜之作。

    生如野草,只能不屈不挠 《八角笼中》将2017年引起热议的“格斗孤儿”事件搬上大荧幕,直面现实,呈现悲苦底层的勇气令人倾佩,故事的完成度较高,起承转合都比较到位,对有过像大凉山孩子一样的艰辛生活经历的人,会很容易催泪。 人天生就喜欢运动,对运动能力强的人有尊崇的心理,这是漫长进化中潜藏在人类基因中对“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这也是运动电影能够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运动也能将人内在的精神品质,人通过努力,通过一幕幕场景呈现出来,战胜更强大的对手,登上更大的舞台,赢得更大的荣誉,每一幕的设计都容易营造强大的戏剧张力,塑造饱满的人物形象。电影中的泪与血、放弃与坚持、输与赢、机遇与挑战等等,也能在更广泛的社会其他领域给予启示和鼓舞。

    一个社会能否搞好底层百姓的福利,考验着这个社会的治理体系和福利制度;一个文艺工作者能否去替底层发声,考验着这个文艺工作者的良知和勇气。在电影中,向腾辉说,“这些孩子,除了我,连骗他们的人都没有。”大泷山的孩子们,生活贫困,没有上学,有的甚至还是孤儿,挣扎着生存,为着基本的温饱,游走在犯罪的边缘。这其中有非常复杂的社会原因,电影没有也无意对其进行分析,只是将其进行了略微的呈现,就是马虎、苏木一家的呈现,姐姐卧病在床,还收养了几个孤苦无依的孩子,生活仅仅靠姐姐的手工,还有马虎他们在公路上设路障,拦路抢劫过路车辆来维持。在向腾辉去马虎家要赔偿两车沙子的800元时,屋外是4个在泥地上玩耍的小孩,衣服裹着厚厚的泥土;这是一个男的慌张地从姐姐的房间跑出来,苏木要追上去打,以为是来要账的,而姐姐说,是来送土豆的。这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情节,但如果了解大凉山的一些新闻,曾经,那里吸毒、贩毒、卖淫等案件,发生的比率要比国内其它地方高很多。 “生如野草,不屈不挠”,这是电影中格斗少年们在训练时喊的口号。有人曾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在我们常规的话语中,常常把贫穷落后与人的懒惰不上进等同。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两位作者通过他们15年来深入五大洲18个贫困人口集中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查,从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等等多个方面,探究贫困的根源。他们指出,贫穷的人由于严重的信息不对成,而无法正确决策;没有对抗风险的能力,而只能及时行乐;缺乏向上的路径,而自怨自艾。而仅有的福利,在温饱之外,不能有更多的帮助;贫乏的教育,仅仅够识字算数,缺乏发展的技能培训。电影的可贵之处,在于呈现了这些贫苦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以及对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因此,当他们在向腾辉的训练下,可以用格斗来赚钱养家,甚至能改变命运时,他们就像溺水之人抓住了一个浮标,用尽全力,不惧艰辛。2018年,一则“冰花男孩”的视频让我们注意到,有的孩子,不到十岁,就要早早起来,步行4.5公里的山路去上学。让我们知道,求学之路对有的孩子来说,竟然如此艰辛。 根据相关的新闻报道,现实中这些孩子从“恩波格斗俱乐部”走出了数百名孩子,有的经商,有的成为特警,有的成为散打冠军。这也就说明,当这些孩子有合适的发展路径时,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材,改变贫穷的命运。而社会,在进行福利或慈善活动时,是否也应该多多着眼这些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适当培养一技之长,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乌合之众,矛头指错方向 《八角笼中》有意将矛盾聚焦为向腾辉与黑心商人、不良媒体和社会舆论,这固然是由于电影叙事的需要,同时也巧妙地回避了更深刻更沉重的矛盾。 和现实中一样,是舆论将“格斗孤儿”推向风口浪尖的,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电影着力刻画这一矛盾,并以向腾辉接受电视台的专访的方式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在电视专访时,他翘着二郎腿,直面观众,表情不屑,甚至有些刻意地挑起观众对他的批评和责骂,以此引起舆论进一步的关注,从而达到澄清事实的目的。 电影名为“八角笼中”,不仅仅是马虎、苏木等大泷山的孤儿们身处生存的八角笼中,为更好的生活,向对手,更向命运挥出拳,踢出腿。其实,也是教练向腾辉向命运和世道发出的抗争,从被人陷害误服兴奋剂,到现在成为众矢之的,他一直都只能选择承受。直到他知道,苏木和马虎因为在新的俱乐部被逼吃药,不服被打,苏木被打伤腿,马虎重操旧业,拦路抢劫。这时他才明白川剧变脸变脸给他的启示,只有奋起反击,才有胜利的可能,选择承受,就只能堕入深渊。 所以,他直面之前曾躲避的媒体,聚光灯照在他身上,记者咄咄逼人,他身体放松,摆好架势,做好了格斗的准备。直到他挑起观众的情绪,面对失控的辱骂时,他站起身,一脚踢向了舞台上的格斗训练假人,观众安静了下来。这时,他展开了反击…… 但事实上,在不同的叙事话语中,群众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革命者那里,群众是合法性的来源;在管理体系中,群众是权力的名义;而在思考者那里,群众是乌合之众。从来,群体是由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构成的。群众的舆论一直是维持社会良好运行的必要的监视器,但最近几年,似乎“网暴”反而此起彼伏。这一方面,是由于民众缺乏理性表达的训练,或是在现实中积聚了诸多怨气而无处宣泄,于是在网上肆意表达。另一方面,也与新闻媒体行业的式微有着重要关系,人总是要寻求合理解释,真相总是晚于谣言,而当真相被屏蔽,谣言便会取代真相。 所以,电影将矛头指向舆论,是指错了方向。社会监督,让每个人都要在法律和道德的限定下为人做事,而只依靠权力机构则难以有时间和空间上全面的覆盖性。每个人既是围观者,也是被围观者,既要谨言慎行,又要敢言敢行。既不要将舆论污名化,也不要放大舆论的影响力,要用理性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捍卫权益。因为,有的人,非常希望将舆论污名化,让群众成为乌合之众。这样就会,黄钟沉默,瓦釜雷鸣。

     8 ) 大道至简,八角笼中的人性光辉

    作为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现实题材影片,《八角笼中》可以谈的点其实很多,但王宝强在本片中却真正做到了大道至简。

    整部电影的剧情其实很简单,讲述了由王宝强饰演的向腾辉虽然在残酷的现实境遇下艰难生存,但与一群孩子们的相遇却让他决意孤注一掷。这群孩子从小没有父母的照料,生长在大山深处的他们几乎从未想过“梦想”这两个字,因为他们每天都在为了活下去而苦苦挣扎着。向腾辉倾注全部心血教导这群孩子学习格斗,希望他们能够借此改变自己的人生。可就在孩子们刚刚看到一丝未来曙光的时候,往日表演视频的突然爆出,那些“残酷、血腥”的画面让向腾辉一夜之间站到了舆论的漩涡中心,而与他朝夕相伴的孩子们也在这场风波中走向未知的迷途……

    “我把他们骗出了那个山沟沟,我骗他们练格斗,骗他们能拿冠军,以后能靠这个吃饭。咋嘞?他们是啥子人?家里牛牛没有,地地没有,工作工作没有,钱钱没有……他们是一群除了我,连骗他们的人都没有的人!“这一连串的反问饱含着向腾辉对命运不公与舆论媒体的愤怒,他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同时也揭开了网络暴力背后那些淡漠人性的遮羞布。这段台词可以说是本片矛盾的核心,即一个好人在残酷的现实下依旧苦苦支撑着做好事最后却因此受到了非议。

    在许多不明真相仅凭一个视频片段就做出定论的人眼中,向腾辉利用无知孩童参与格斗是泯灭人性、丧失良知的行为。可是谁又知道身处那片茫茫大山深处的孩子原本的现实境遇呢?这群孩子每天都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居无定所的日子,虽然年纪轻轻,但是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的人生充满了艰辛与不易。

    相较于成长在城里的同龄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更是让人心痛,因为从小就缺乏教育,苏木马虎在遇到向腾辉之前甚至连字都不识得,小步见到会摇头的风扇就觉得稀奇不已。梦想是什么?对于这群孩子来讲,这是一个异常奢侈的问题,因为他们连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在他们生长的家乡,很多人甚至于一辈子都没有真正走出过那片大山。是向腾辉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让他们昏暗迷茫的成长之路,出现了那么一丝来自美好未来的光明。

    影片中有一个片段让我感触颇深,面对这群意外结识的孩子,向腾辉原本想要将他们送回家,可是真正到了苏木马虎的家,他才真正明白为什么眼前这群孩子那么的不想回家,因为每个孩子的家门背后都是一段不愿想起的悲伤。苏木的姐姐因为生育导致双腿无法行走,落后的医疗条件使得她永远无法站起来,可即使是在如此艰难的生活条件之下,她依旧需要在这个几乎是家徒四壁的破屋子里养育数个孩子,艰难的生存处境让这个看起来并不比苏木马虎大几岁的姑娘身上充满了现实的沧桑与无奈。

    向腾辉亦成长于这片土地,当年的他拼尽全力在市运会的格斗比赛里取得了冠军,结果遭人陷害被取消了冠军。向腾辉将陷害自己的教练打伤并因此判刑入狱,而含辛茹苦将自己拉扯大的母亲因为禁不住打击而患上了精神病,可即使这样老人家嘴上念叨着的却依旧是那个曾经让她无比骄傲的儿子。虽然向腾辉表面上看起来早已经被现实磨去了理想的光芒,但是在内心深处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那份良知,而这份良知与对命运的不甘促使他最终下定决心,假戏真做,带领这帮孩子闯出属于自己的那一条路。

     短评

    不知道为啥,就是莫名有点想看。我好像也没太关注王宝强,但就是希望他能打个翻身仗(导演方面)

    7分钟前
    • 湍悬永华
    • 还行

    现在应该不至于再像大闹天竺那样了吧。

    11分钟前
    • 白封
    • 还行

    海报就感觉很有意思

    13分钟前
    • 素狸狸的桔子
    • 还行

    看编剧,预计只是一部俗套的体育励志片。浪费好题材

    14分钟前
    • 八角
    • 还行

    感觉是取材于恩波的故事?正好让更多人了解综合格斗这项运动,这要是请宋亚东来客串或者演本人多好

    15分钟前
    • 光头怪蜀黍
    • 还行

    2022年拍摄

    20分钟前
    • 晓思丽英
    • 还行

    恩波格斗吗?先小小的期待一下。

    23分钟前
    • 班玛夺基
    • 还行

    不要拿摔跤吧爸爸来做对比!#强烈推荐#电影《八角笼中》不管王宝强这部电影拍的好与賴,请各位朋友们不但自己要去看,也要想办法推荐更多的人去看,去了解这部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 恩波格斗一家慈善公益的格斗训练学校,带着一群大凉山穷苦孩子们训练格斗术后故事,曾经被质疑过,但在中国武术格斗俱乐部,一直是顶尖的存在…

    24分钟前
    • sunshine9177
    • 还行

    根据真实的凉山格斗孤儿事件改编!

    28分钟前
    • 恋影
    • 还行

    好想看,感觉宝强能拍好

    33分钟前
    • 海岸链
    • 还行

    题材很吸引人,相信王宝强能拍好

    34分钟前
    • filmino
    • 还行

    体育励志片?是逆袭还是骗局?

    35分钟前
    • 不再是酱油妹啦
    • 还行

    就题材比大闹天竺好多了,希望把这个事件拍完整点

    36分钟前
    • 管理 员
    • 还行

    我艹这海报一看就是黄海,希望宝强能有进步吧,题材很喜欢

    40分钟前
    • 内啡肽✌🏻
    • 还行

    狠狠期待了!還是對王寶強很抱有希望的。

    45分钟前
    • 空舟
    • 还行

    之前略微了解过,这个题材蛮适合宝强,希望会是一次返璞归真的尝试

    47分钟前
    • Movie Fan
    • 还行

    故事真的好看,只要不瞎拍我觉得都不会太。。。难看

    52分钟前
    • 梦行30
    • 还行

    宝宝,《盲井》、《天下无贼》、《士兵突击》、《天注定》、《树先生》、《泰囧》、《唐人街探案》,在我心里,你是中国这一批最好的中生代男演员,期待你的新作,相信你的惊喜。

    54分钟前
    • Dew
    • 还行

    佳作不抱希望,看到进步就行。谨慎期待,宝强加油。

    59分钟前
    • 一瓶鹤顶红
    • 还行

    一个敢去领金扫帚奖的男人,我不信他的第二部作品会是烂片

    1小时前
    • 离我远点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