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犯罪片 朋友2001

    朋友2001

    评分:
    0.0很差

    分类:犯罪片韩国2001

    主演:张东健,刘五性,徐泰和,金甫京,朱铉,奇周峯 

    导演:郭景泽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明明

    • HD

      暗杀风暴

    • HD中字

      生活多美好

    • HD

      死亡天使2018

    • HD

      友罪2018

    • HD国语|粤语

      正义回廊

    • HD

      第八个嫌疑人

    • HD中字

      猎屠

     剧照

    朋友2001 剧照 NO.1朋友2001 剧照 NO.2朋友2001 剧照 NO.3朋友2001 剧照 NO.4朋友2001 剧照 NO.5朋友2001 剧照 NO.6朋友2001 剧照 NO.16朋友2001 剧照 NO.17朋友2001 剧照 NO.18朋友2001 剧照 NO.19朋友200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978年的釜山,东洙(张东健饰)是─贫穷家庭的孩子,俊硕(刘五性饰)则─黑社会团体老大的儿子,特别勤奋的山泰和特别能言善的容贺。山泰常考全校第一,而东洙和俊硕却是到处惹麻烦的问题份子,但四个人却是好朋友。后来升入中学的东洙和俊硕,因为替山泰出头而被学校开除。  1984年的汉城,进入大学后的山泰和容贺到处寻找两个朋友下落,但是这两位朋友如今已经加入了黑社会。一个在坐牢,一个在戒毒。  1990年的秋天,留学美国的山泰回国度假,感慨着旧日友情。由于在帮派斗争中相互报复,东洙和俊硕却成了真正的敌人,他们该如何面对曾经的朋友?

     长篇影评

     1 ) 朋友,长久亲密的,伙伴。

       朋友,长久亲密的,伙伴,这个最终的答案虽然是教科书般的解释,但是,却也是元端给出的,伙伴两个字,也在最后回想四人小时候的画面时,有了更深刻的含义,让“朋友”的解释不再那么单调,伙伴两个字更多有的是童年时那些无忧无虑的真诚表露。
      
       看似是乌托邦的青年时代就那么一笔掠过,但是却别有用意的刻画出着什么。首先是每个人的人物性格,其次也就是元端(俊硕)和东素的微妙关系。东素即隶属于元端的下级,但也能从很多细节看出一颗不甘的心,这就包括在元端家因为女主唱发生争执和每次打架都是东泰在最开始叫阵、最后教育被制服的人,而元端永远都是那个沉默的,但他会在背后告诉山泰道理。但这时的东素知道自己还没有能力能够和元端抗衡,可能很多事情也没发展到那没有考虑过那么深。但不可否认,虽然刚开始有这些小的细节,但是大的环境他们四个还是要好的朋友,只不过东泰更边缘化些,这也就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
      
       在山泰回国和元端偶遇,当时的元端经历过丧父、低谷、失势后,俨然已经变成帮派的老大,虽然见到山泰时还是那么青春般的激动,但是从他前后境遇对比,可以联想到他中间经历过怎样的磨难沉浮,让一个瘾君子成为帮派大哥;而东素虽然也已做大,但是是在别人的罩护下,而且没有经过像元端一样经历那么多的磨难,这里也已经给最后死的是东泰而不是元端埋下了一个深深的伏笔。
      
       在元端找东素去四个人聚会时,好久不见的两人,明显可以看出元端的大度,这不仅是一个朋友应有的,更应该是一个黑社会大哥应有的。而东素的不礼貌也把他的不成熟恰恰表现出来。“为什么到现在我什么都还要听你的?”这句挤压已久的话,终于在这一刻迸发,当天晚上果然也没有去。可以说是一种发泄,但更可以说是东素的一种任性。
      
       接着,东素必然的结局,倒在了街上,大雨冲刷着他的鲜血,他最后一句话竟是那般的温柔。在火热的鲜血和冰冷的雨水冲刷下,他回到了本真;同样,在这种冲刷下,元端也已感到,那份感情,其实从来都没有消失甚至减退过。这也让他最后坦然的认罪。
      
       最后,山泰和元端的对话,那样的激昂,不像刚进监狱人的心态,却如此生动的表现出了元端的心理活动,他得到了救赎,他说,黑道是不容困惑的,当年这句话让他决心杀了东素,现在这句话更像是在告诉所有人,他已经过了那个还读不懂什么是朋友的阶段,更或是一切的错误之后,他看清了所有,得到了答案。的当狱警押他回去的时候,前面的路是光明的白色,这也和他父亲葬礼那天和东素谈完话之后东素走进黑暗,有了一个完美的呼应。
      
       最后四个人一起抱着泳圈从深水往回游的时候,还是会有酸酸的感觉。那时候的他们,不会为谁在海底游的快而争论的头破血流,而是当他们觉得危险的时候,一起努力的度过。但这就是最后想表达的,朋友,长久不分的,伙伴。

     2 ) 好朋友不是「有今生,無來世」嗎?

    四個童年友好,長大後各有發展,其中二人在黑道打滾,可惜各為其主,由好友轉為仇敵。

    故事以七十年代南韓為背景,四位家庭背景完全不同的好友的成長路途各有不同,在老天爺的安排下竟成莫逆之交。

    元瑞和東素在命運的安排下分別在黑道上各為其主,雙方的幫派多年來明爭暗鬥,二人的友情不斷受到考驗。重感情的元瑞不想和好友鬥爭,處處忍讓東素,但東素卻想消滅元瑞的幫派,結果......

    《朋友》在南韓很受歡迎,其中原因是影片當中穿插不少南韓這二、三十年的歷史和政治等事件,因此引起南韓人民的共鳴。可惜這種特點去到他鄉便沒甚麼價值,對我們來說,這只是一齣古惑仔和男人間的友情的電影。因為本片有不少暴力鏡頭,所以被香港影視處列作三級,所以本片在香港的票房不太好。

    我喜歡這齣電影,是因為當中帶有不少韓國文化的關係,從本片可以看到很多他們生活上的文化,例如七十年代的南韓、南韓的黑幫、韓國男性對友情的重視等等。可以令觀眾感受到別國人民的生活、民化,當中體罰那一幕令人深刻,不知現在的南韓是否還是這樣?

    近年的南韓的流行文化在港很受落,不少傳媒大肆報道。可惜當中大部份對南韓認識不深,以至把南韓的人名、地名等名詞亂譯。就像本片的字幕,一看便知譯者是從本片的英語字幕著手中譯,不是從韓語直接譯過來,所以很多詞語是英式以不是中式。既然01年有差不多二十齣韓國電影來港,今年亦陸續有來,為甚麼電影公司不做好字幕,令大家看起來不用摸不著頭腦去想當中的意思?

    除了語言上的錯誤,當中很多涉及南韓文化和地方色彩也漏譯,例如那個魚市場,其實是南韓最大的魚市場,而在片中就是元瑞那幫的大本營。東素最後出來的酒店,亦是他那幫的大本營。最後一幕山泰到監獄探望元瑞時填寫的探監紙那一刻的猶疑,是因為在他在想身份那一欄應該填甚麼,最後便他填了本片的名稱--朋友。這些細節對觀眾來說看似不重要,但說明了會令觀眾看得更投入、更深刻。

    http://www.yiklung.net/blog/archives/2002/01/29/61/

     3 ) 关乎《朋友》

    一、童年时代(1976年)
    这部分讲述了童年时期的元瑞、东洙、山泰、容贺的故事。影片是以山泰的叙述旁白贯穿整个情节的。山泰作为一个追忆往事的人,在开场白中说道:“回忆,在我脑海像零星四散的海岛,现在让我逐一重温。本片献给我的挚友和他们的家人。”影片的导演借助戏中人物山泰之口,道出了他拍摄此片的初衷,带领观众一起去重温那段消逝的往事,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导演的主观情怀,对友情的留恋,对往事的感怀,使影片始终弥漫着浓厚的忧伤情绪。
     
    1、视觉元素
    视觉元素包括环境、道具等。
    这一时期出现的自然环境有:烟雾、大海;社会环境有:院落、深巷、桥等。道具主要为:刀。几乎每一个元素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味。其中,社会环境主要向观众展示了主人公的生活环境。下面详细讲一下自然环境和道具的作用。
    (1)烟雾:在影片伊始,通过高速摄影(慢镜头),一群孩子兴奋地追逐着一辆卡车。卡车穿越街巷,同时喷发出蒸汽一样的烟雾。孩子们欢乐的身影在洁白的烟雾中若隐若现。这里,采用的是象征化的艺术处理:慢镜给人一种舒缓、渐入佳境的美感,弥漫而过的蒸汽般洁白的烟雾,有一种揭开历史重现尘封往事的意味,很好地切合了本片的译名“往事如烟”。目光跟随卡车在深巷中前行,观众看到了一个洋溢着生活气息的小城——平凡劳作的男女老少、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展示了本片四位主人公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
    (2)大海:作为本片最富有象征意味的视觉元素首度出现。四个孩子在海中游玩,他们围着一个救生圈讨论一个问题:“金牌游泳选手蔡奥伦和海龟比赛游泳,谁会赢?”这个问题在以后多次被提及,它其实暗喻了成年之后元瑞和东洙之间的恩怨纠葛:加入了不同的黑社会帮派,形成了两股水火不形容的势力。在这场戏中,孩子们并没有讨论出答案,因为他们无法预知自己的未来,仅仅是为以后的情节埋下伏笔。关于这个问题,以后再做详述。
        (3)刀:贯穿全片的重要道具。刀在影片中有两层意思。一、元瑞和东洙加入黑社会,过上了“刀口舔血”的生活,刀成了理所当然的凶器和工具,是影片无法回避的;二、这种生活最终导致了两人分崩离析、兄弟相残的悲剧,导演意在指出,命运就如冷酷锋利的刀,
    割裂了朋友之间的柔情。在这一段中,刀的出现有特别的意义:东洙在杂货铺看到一把刀,爱不释手,于是偷偷藏在裤兜里;元瑞看到东洙拿来的刀,同样爱不释手,反复把玩;而旁边的山泰只是羡慕地看着,对这种东西没有表现出更多的兴趣。这一段暗指了三人后来的命运:元瑞和东洙加入黑帮,山泰出国念书,远离纷争。而根本没有在这场戏中出现的容贺,以后过得更加平凡、更加安逸,几乎彻底淡出了他们的生活。
     
    2、色彩
    《朋友》的全片基调黑暗、凝重,符合沉重的叙事和悲剧的结尾。但是,在表现童年时代这一场戏中,导演在保持偏冷调的基础上,刻意运用了一些较为明亮、温暖的色调,意在凸现那唯一一段美好的时光,比如:夕阳余晖的黄昏、阳光照耀下的街道和海滩,等等。在海滩戏水那场戏里,大胆使用了非自然客观性的光线,利用艺术渲染的手法,使远处的天空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玫瑰色。这种瑰丽的色彩,因为“失真”而更加映衬了导演主观的眷恋和不舍,即“失去的总是过度美好”。其次,红色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一种叫人不舒适的具有威胁感的色彩,大片泛红的天空,隐约传达出不安宁的气氛。
     
    3、音乐
    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在于,给观众提供一种元素,帮助他们去理解段落的用意和深度。在本片中,为表现童年时期的美好,音乐的总体旋律是优美、轻快的。
    随着回忆的展开,悠长、舒缓、动人的提琴主旋律把人带入了一个温馨、美妙的环境当中。在四个孩子戏水的时候,配乐是轻松、欢快、充满童真的。这一切对快乐的渲染,都更加映衬了此后人物命运的悲凉意味。
     
    4、镜头中的人物出场设置
    电影人物出场时,镜头需要准确、鲜明地暗示其性格走向。
    作为叙述者的山泰第一个出场,但是他的方式是“先闻其声、再见其面”。严格意义上讲,山泰并非故事的主角,但他是贯穿全片的一条线,联结了其他三人,尤其是元瑞和东素之间的关系。
    元瑞、东洙、容贺的出场均是中近景,并且以瞬间定格的方式,配以山泰的旁白介绍,加深观众对其的印象。重点谈一下两个主角的出场。
    元瑞出场的时候,正在和父亲吃饭,院子外的伙伴唤他去玩耍,他犹豫着起身,父亲说:“吃完再去。”他便顺从地坐下继续吃饭。他脸上的光线半明半暗,有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稳重和沉默。山泰旁白:“元瑞是我见过身手最好的人,他曾经打倒一个比我们大三岁的人。”向我们传达两个信息:一、元瑞是四个人中的孩子王(成年以后依然是大哥);二、元瑞屈从于黑社会首领身份的父亲权威之下(长大以后继承父业的宿命)。
    东洙出场时,在杂货铺偷了一把小刀,动作迅捷、熟练,眼神灵活、机敏。很明显,与元瑞的顺从不同,他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少年。山泰旁白:“三年级时,东洙和我们成为了好朋友,两年后,我们知道他爸爸是殡仪员。”不同于元瑞的黑帮家世,东洙完全出身于市井,还有一个做着“不光彩”工作的父亲。元瑞内敛、霸气、沉默,东洙敏感、自尊、孤傲。家庭背景的迥异造成了性格的悬殊,也注定了他们的人生选择,为二人悲剧的命运选定了注脚。
     
    二、学生时代(1981年)
       学生时代在本片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正是在学生时代,四个人的人生轨迹开始发生了变化,同时,元瑞和东洙之间开始出现裂痕。
     
        1、贞淑出场
    黑帮片是男人戏,但是在黑帮片中总会出现一个女人,女人通常会成为男人之间矛盾的导火索,借助这个女人,可以使得我们窥得男人之间那种微妙却复杂的关系纠葛。在《朋友》中,这个女人叫作贞淑,为了阐明她在男人之间起的重要作用,导演为她的出场安排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在中学周年纪念会音乐现场,四个人第一次见到作为七仙女彩虹乐队的主唱贞淑。在服装设计上,为了突出贞淑的中心地位,她穿的是七色中最耀眼的黄,同时为了强调她与其他女孩的与众不同,让她戴了一顶红色的贝雷帽。在妆容上,力图打造一个时尚、风流的女孩形象。毫无疑问,这样的女孩对正处在青春期的少年是具有吸引力的,元瑞、东洙、山泰三个人果然被吸引了。
    在表现这一段场景时,镜头运用平行剪辑的一连串组接,十分得当地强调了人物的心理反应,不仅表达了三人对贞淑的“一见钟情”,还巧妙地揭示了几个人的性格特征,通过高速摄影也就是慢镜头,强化了贞淑的歌声和人在三个人心中的美感。同时,通过三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揭示了其不同性格:山泰的单纯和书生气、元瑞深沉和内敛的城府、东洙的反叛与桀骜不驯。
    下一个镜头是山泰在写字台前做作业,但是贞淑唱歌的画外音并没有消失,即时空转换,但是声音直接切入镜头,造成心理上的连贯性。很明显,山泰在做功课的时候依然想念着贞淑,观众可以理解为那歌声是他旁边的录音机发出来的,也可以理解成他内心回荡歌声的外在体现。
    在这一段戏中,只有容贺没有爱上贞淑,他爱上的是弹琴的另一个比较文静的女孩。从这时候开始,甘于平凡、无所作为的容贺不再参与另外三个人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一个配角。
     
    2、被老师教训
    这场戏主要展现了四个人在学校迥异的表现。元瑞和东洙在一所中学,山泰和容贺在另一所中学。首先在场合的设计上就把两对朋友的距离拉开了。
    在学校里,学生和老师的矛盾是主要矛盾。通过四个学生对老师体罚的态度,观众几乎已经可以预知他们未来即将走上什么道路了。
    山泰是用功念书的好学生,当全班大部分人不听讲的时候,他依然捧着书本;而容贺虽然学习不好,上课经常开小差,但是面对老师的体罚还是乖乖承受了。很显然,他们代表那一部分上进、向社会妥协的普通群体。
    元瑞和东洙面对体罚的时候,却没有那么轻松。
    老师当众逼问东洙“你爸爸是做什么的”,东洙沉默了半天才不情愿地说“殡仪员”,虽然他没有进行实际的反抗,但是丝毫不掩饰愤怒、怨恨的眼神;
    老师逼问元瑞“你爸爸是做什么的”,元瑞沉默了半天也不情愿地说“黑社会”,面对老师的惊诧,他大声质问“黑社会有什么好!”然后率领东洙冲出教室,一走了之。
    结合老师和其他人的语言行为,这场戏向我们传达出以下几个信息:
    一、元瑞和东洙都厌恶自己的家庭背景,并且羞于为人道;
    二、元瑞和东洙都是问题学生;
    三、元瑞在校园里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东洙是他的左右手,也就是“二老板”;
    四、元瑞和东洙准备和学校决裂。虽然之后又去央求老师继续上学,但是决裂的结局已经不可避免。
     
    3、争夺贞淑
    众人在元瑞家正式认识了贞淑。
    前面已经说过,贞淑是引发元瑞和东洙之间第一个矛盾的导火索,既然是导火索,说明矛盾的根源并不在此,只是欠缺一根引线而已。也就是说,女人并不是这两个人生活的重心。
    真正对贞淑有情的,只有山泰,从他对这场聚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穿干净的衬衫,带上整洁有香味的手帕,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好好先生的形象。
    然而,元瑞家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凌乱的屋子、淆杂混乱的音乐、肆无忌惮的玩笑、百无聊赖地抽着烟的男女,包括贞淑。
    山泰和这一切显得那样格格不入。后来,山泰在房间为贞淑弹吉它唱歌,却被贞淑嘲笑单纯,同时,贞淑告诉他,自己是因为生病辍学又复读的,从她的语气和表情,观众可以得知,她辍学是真的,原因却肯定另有隐情,总而言之,贞淑和山泰不是一类人,这也意味着他们二人的缘份也不过如此而已。
    后来贞淑嫁给元瑞,之前已经有伏笔。在聚会中,元瑞是首先得到贞淑的人,从贞淑坐在他身边可以看出,同时我们得知她和元瑞都是问题学生,有十分相似的人生轨迹。
    然而,当得知山泰喜欢贞淑的时候,元瑞立刻毫不犹豫地差遣贞淑去陪山泰,这一举动,显示了元瑞讲义气的一面,以及他对山泰的亲密和体贴,同时,也伤害了同为朋友的东洙。
    具体分析一下这场戏:
     
    天台 元瑞:我以为你来,是要见我,不是要见女孩子们。
             山泰:对不起。
             元瑞:朋友之间不用言歉。我们上同一所中学该多好,若我们在一起,我会
                   是好学生。
             山泰:那你何不现在开始用功?
             元瑞:(抽烟,沉默半晌)你想要谁?
             山泰:什么?
             元瑞:那些女孩子。在三个人中选一个吧。
             山泰:坐在你旁边那个,……是不是你的?
             元瑞:(装作无所谓地笑)贞淑?不是。
     
    客厅 元瑞的画外音:贞淑,过来。(元瑞命令贞淑,很明显,贞淑是他的女人)
             前景中的贞淑的脸部特写出画。
             后景中的东洙冷冷地看着贞淑走开。(前后景的差异,暗示东洙得不到贞淑)
           
    房间 山泰和贞淑坐下,山泰拿起吉它。
             贞淑:你会弹吉它吗?那么,弹来看看。
             山泰:(羞涩)我只会弹……
             贞淑饶有兴味地看着山泰弹吉它。
     
    洗手间 元瑞在解手(前景)。东洙进来,面对镜子(后景)。两人没有互相看对方。
             东洙:你为何那样做?
             元瑞:做什么?
             东洙:你为何为山泰那样做?
             元瑞:他是我的朋友。
             东洙:(转头,直视元瑞)我呢?
             元瑞:(回避东洙的目光)我没有为你叫她来。
             元瑞解完手往门口走,东洙扳住他的肩膀。
             东洙:那我是什么?
             山泰回头,盯着东洙。(特写)
             东洙盯着山泰。(特写,强调愤怒)
             东洙:我只是你的奴仆?
             元瑞:你想死吗?
             东洙握起拳头,却又放下。元瑞离去。
             东洙:(面对镜子中的自己)你想死吗?
     
    虽然元瑞是“校园黑帮”的头子,可是他却对自己的身份有深深的自卑感,他羡慕作为模范生的山泰,甚至不惜把自己喜欢的女孩送给山泰,用以示好。而他的“二老板”东洙,同样喜欢贞淑,却没有得到元瑞的特殊待遇。
    当然,是山泰开口问元瑞要贞淑的,而东洙并没有提出这个要求。在东洙的心中,他以为元瑞可以知道自己的心意,他计较的并不是那个女人,而是元瑞对他的态度。在他看来,元瑞本应该是可以同甘共苦、一起喝酒一起挨刀的朋友,可是元瑞却偏袒“另一个世界”的山泰,本就对自己的身世感到自卑,生性敏感的东洙的自尊心遭到了伤害。
    这场戏为以后元瑞和东洙之间的水火不容做了铺垫。
     
    4、旱冰场打架
    虽然在争夺女人的事件中,几个人心存芥蒂,但是在平时,依然形影不离的朋友。
    山泰拉着贞淑去滑旱冰,遭到流氓学生的挑衅,元瑞和东洙及时出现,好像一对随时会为山泰张开的保护伞。“朋友,就是为对方出头”,这显然是他们的方式。这一场戏,继续揭示了几个人之间的关系。下面来分析一下这个运用景深的长镜头。
     
    中景、纵深处 几个流氓学生驯服地跪在地上,山泰在揍他们出气(事后逞英雄)。
                      容贺坐在一边观看(胆小怕事)。
    左移、纵深处 东洙上前补上一阵凌厉拳脚(身手敏捷,充当打手角色)
    继续左移、前景 贞淑在抽烟,回头意味深长地看着画外的元瑞(倾慕)。
    继续左移、前景 元瑞坐在楼梯上,若有所思地抽着烟(左右为难)。
     
    这个长镜头巧妙地传达了以下几个信息:
    一、山泰的嬴弱和书生气,差点使贞淑被流氓欺负,显然,他没有赢得她的心;
    二、东洙是元瑞的得力搭档,他对山泰的情谊并没有因为“贞淑事件”减少,依然“该出手时就出手”。
    三、贞淑倾慕作为大哥的元瑞,元瑞也认为贞淑才是自己的合适人选。
    如此这般,贞淑后来嫁给元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打架之后,紧接是四个人在灯塔上说笑的情景,很显然,因为这一场架,四个人的感情进一步拉近了,也忘记了之前争夺贞淑所带来的不快。女人,从此淡出了他们的世界。
     
    5、奔跑
    为了报答元瑞和东洙,山泰劝他们重回学校念书。在得到老师的许可之后,四个人为了庆祝,打算跑着去看电影,跑在最后的买票。这是全剧非常重要的一场奔跑戏。
     
    近景 容贺:我们去看电影庆祝好吗?
                   元瑞:看电影?
                   容贺:是,最末的人要买票。
                   东洙:什么最末?
                   容贺:(把书包扔给东洙,跑掉)我们赛跑!
                   趁元瑞和东洙还没反应过来,山泰跑掉。
                   元瑞和东洙对望,做出轻蔑的神情。
                   突然,元瑞飞快地跑了。
                   东洙愣了一下,飞身追赶。
     
    音乐响起(bad case of loving you),伴随令人振奋的歌声,画面上出现一连串四个人奔跑的连贯剪辑,他们跑出校门,跑入集市、铁路桥、小巷,其镜头调度如下:
    一、在一组连贯蒙太奇中,通过对拍摄主体的前后纵深和左右横摇向调度与摄影机的摇移升降相结合,形成极为强烈的运动感;
    二、配乐的旋律越来越激烈、高亢、有力,声画结合,把众人奔跑的激情和兴奋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在奔跑的过程中,运用了升格镜头强化了运动的美感。
        在奔跑中,原本落后的元瑞和东洙逐渐超越了领先的山泰和容贺,并且前后拉开了相当大的差距。
    如果奔跑意味着人生的前进,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山泰和容贺已经落后了,或者说,是和另外两个人的人生拉开了差距。而元瑞和东洙这两个强有力的人,无疑正在向着“强者”这一人生目标迈进。这是四个朋友各奔东西之前最后一次为了同一个目的地齐心协力地奔跑,因此在过程中分别给了每人一个定格镜头,算是作为他们学生时代的最后写照。
    最后一个镜头意味深长:东洙拼尽全力追赶,却总是和领先的元瑞差之毫厘。这正是他二人若干年后的写照:东洙加入黑社会后,卖命地出头,却在即将登上巅峰的时候,被元瑞授意的部下杀害。也应了“蔡奥伦和海龟比赛”的寓言,他们虽然是朋友,却由于命运的捉弄而永远保持着可悲的竞争关系。
     
    5、电影院里的群架
    在电影院的厕所里,山泰遭到了流氓学生的报复性的围殴,元瑞和东洙闻讯赶去救山泰,结果引发了大规模的学生群架,二人以一挡十,越战越勇,直至头破血流……
    这场群架的主旨,并不是表现朋友义气,也不是要表现二人的勇猛,而是重在强调,元瑞和东洙与众学生以及学校这样的环境的冲突和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他们的勇猛,可以看作对身处环境的不满发泄与回击,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反抗。
    此事导致东洙去砸学校,元瑞停学,容贺转学。出于愧疚,山泰离家出走,决定跟元瑞一起混黑社会,还是天台上,元瑞阻止了山泰的想法,他不愿意朋友跟自己一样误入歧途。
    “从此以后,我们各走各的路”。当元瑞苦笑着说出这句话,摄影机缓缓上升直头顶漆黑的夜空的大全景,那无边的黑暗,预示了未来不可知的命运。
     
    6、东洙砸学校
    在四个人中,东洙始终是一个精神上相对孤独的个体,所以在表现他的时候,总是在镜头和场合上将他与其他人拉开。
    东洙帮助父亲为尸体做清洁工作,他已经彻底厌倦了这样的生活(迟缓的动作、不情愿的眼神),面对父亲的诘问,他摘下了清洁口罩扔到地上,这个动作,象征他彻底在生活上和父亲决裂。
    镜头一转,是东洙手中的铁棍在墙上磨擦的特写,刺耳的声音暗示了东洙此时内心的激烈斗争,伴随摇晃不定的镜头,东洙将学校走廊的窗户依次砸碎,玻璃破碎的巨大响声和身后众人惊慌的质问凸现了东洙的愤怒和自身的威胁感。
    面对老师和学生的包围,东洙将校服脱下,摔到地上,他不再需要学生的身份了,并说“别在街上碰到我”。此时,摄影机给了东洙一个仰拍的全景,学生和老师被挤到画面低矮的一角,带有倾斜角度的不规则构图,都加强了东洙身上所散发的强烈又危险气息,从此,东素彻底走上了“破坏社会安定”的黑帮道路。
     
     
    三、青年时代(1984年)
    念大学放假回家探亲的山泰和容贺去探望元瑞。因为母亲去世的打击,元瑞染上了毒瘾,正在家里戒毒。妻子贞淑忍受着元瑞暴躁的脾气和辱骂。
    在台阶上,贞淑抽着烟对山泰说:“请我饮酒,让我看看大学生的生活是怎样的。”也许,她并非对当初没有选择山泰而感到懊悔,但是显然,她对现在这样的生活却是充满厌恶。贞淑的遭遇和她曾经的风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不仅加剧了观众对她的同情,也是对她和元瑞曾经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的讽刺。
    东洙正在监狱里服刑,理由是“要做过牢才能在黑帮上位”。元瑞的父亲逐渐失势,他曾经的手下山冈背叛了他。东洙出狱以后,因为急切地需要钱,因此加入了山冈的帮派。
    元瑞在父亲过世后继承了他的地位。在葬礼当晚,元瑞对东洙说“我现在已经无父无母了”,东洙意味深长地回答“可是,你已经是个成年人”,在精神上,东洙比元瑞更早独立。
    成年的另一个解释是,两人将不再保持少年时期亲密无间的伙伴关系,更多地站在利益的立场上去考虑事情,于是,元瑞和东洙之间进行了一场凝重的谈话,这场谈话之后,二人真正分道扬镳。
    重点看这场戏的设计:
        镜头1:
    元瑞和东洙坐在墙根下谈话的全景。
    东洙:(心事重重)五年级时,木吉笑我嘴唇红润,是因为爸爸给我吃死人的肝脏,虽然他比我们大,你也替我打他,从此我便追随你。
    元瑞:(仍然沉浸在悲伤中,随口说)是吗?
    在构图上,画面左边是花圈,两人处于画面的右方,保持了构图的美感和协调,同时,由于葬礼是东洙的父亲一手操办,花圈代表了东洙对元瑞的恩情,为这场分手前的谈话增添了一丝悲凉;在服装上,元瑞穿着白色的孝服,东洙穿着黑色的西装,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势不两立”的意味明显;在照明上也着力制造二人的反差,路灯将明亮的光线投射在元瑞的身上,而东洙除了脸部明亮,大半身都笼罩在黑影里面;在声响方面,远处汽车驶过的低沉声音隐约传来,这一切都暗示了东洙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镜头2:
    转至两人的近景,通过人物细微的表情,进一步展现内心世界。
    东洙:(艰难地启齿)我从明天起,效力山冈一帮。
    元瑞:(震惊)他不是黑帮,是无赖,你不知道吗?他卖毒品给小孩。
    东洙:(低头、回避)我不管。
    元瑞:(劝阻)东洙,若你效力他……
    东洙:(抬起头,直视元瑞,打断话头)总比做殡仪员好!
    这个唯一的正面,显示了东洙坚定的、不可动摇的决心。
    元瑞语塞,二人痛苦地抽烟。
    这一镜头中,二人的面部光线被处理成大面积的阴影,只有侧面轮廓保持光亮,视觉外化了痛苦的内心感受,但是相比较之下,元瑞被处理得更明亮一些,映衬了光线暗淡的东洙,暗示了东洙之后的命运。
        镜头3:转回全景,东洙撵灭烟头,站起身,拍拍灰尘,向元瑞伸出手。
    镜头4:近景,元瑞痛苦地看着东洙的手。
    镜头5:大特写,东洙的侧面。恋恋不舍的眼神、勉强挤出的无奈的笑容,东洙内心的
           痛苦、不舍、苦涩,展露无遗,具有强烈震撼力。
    镜头6:近景,元瑞握住东洙的手。
    镜头7:大特写,东洙伤感的脸出画。
    镜头8:全景,元瑞孤单地坐在墙根,喊住东洙。
    镜头9:全景,纵深感强烈的胡同,东洙在黑暗的胡同口转过身。
    镜头10:近景,元瑞大喊“多谢你爸爸帮忙”。
    镜头11:全景,胡同,东洙说道“我会告诉他的”,朝元瑞摆了摆手。然后,东洙走向
            胡同的景深处,直到浓重的黑暗完全淹没了他的身影。这样一个“万劫不复”
            的意向,象征东洙走入了一个没有光明的所在,也就是走入了死亡。
    镜头12:近景,元瑞伤感地望着东洙远去。
        这一组镜头,流畅、清晰,表现力强,山泰旁白一如既往地承担了叙事的作用:我的两个黑道上的朋友,回到他们各自的世界,几年后他们的遭遇,是他们始料不及的。(随着述说,镜头切入1990年)
     
    四、黑帮时代(1990年)
    容贺结了婚,山泰即将出国念博士。元瑞成为一方首领,东洙也跃升为山冈的得力助手。
    因为两帮派之间的利益纠葛,元瑞的助手多禄提出要去“对付东洙”,但是这个建议被元瑞否决。元瑞说:“我父母的葬礼,他曾经出力帮忙,想都不要想。”说这话的时候,镜头给了元瑞一个正面特写,通常,正面代表着坚定,而侧面有回避、抵触的意味,所以,从这个镜头可以得知,虽然与东洙分属不同的势力,元瑞依然恪守着朋友的信条。
    元瑞走后,多禄露出了一幅不以为然的神情,为多禄以后擅自去暗杀东洙的行为做下铺垫。
     
    1、服装店的谈话
    黑帮之间迟早有要产生冲突的一天,元瑞非常清楚这个事实。仿佛是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友情,他邀请东洙去参加与山泰、容贺的聚会。
    元瑞走进服装店,东洙正在镜子前试穿衣服。经过几年的黑帮历练,两人的脸上都添了冷峻。构图上,东洙的上半身占据了画面的整个右半部,而站在他身后的元瑞在视觉上显得比较矮小,通过二人的位置营造出一种疏远、不平衡的感觉;二人面部的光线被处理成大面积的阴影,视觉外化了心理的复杂,暗示了这场谈话的不愉快。在整个谈话中,东洙始终是通过镜子回应元瑞的问候,而不是转过身去面对对方,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种敌视、回避的意味。同时,也跟“争夺贞淑”那场戏中,东洙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质问“你想死吗”产生了对应,曾经的心结,一直延续在东洙的心里。
    元瑞:明天来莫马。
    东洙:(注视着镜子里的元瑞)我总要听命于你?
    元瑞:(强颜欢笑)山泰和容贺都来,你也应该来。
    东洙:(听到山泰的名字,装出不屑的神情)山泰,他最近如何?且看我有没有空。
    元瑞:……好吧。
    东洙不快地注视着元瑞离开,然后,慢慢扬起下巴,重新换上一幅玩世不恭的表情,嘴角现出一丝冷笑。东洙表面满不在乎、心里依然对元瑞的态度十分计较的心理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2、唱歌
    在聚会上,容贺和山泰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双方的近况,他们光明的生活前景映衬着元瑞的不如意,元瑞苦闷地喝着酒,因为东洙的缺席,他的表情更加阴霾。
    元瑞决定为朋友唱一首歌,他说,要把歌献给自己的朋友山泰和容贺,但是画面一转,切到东洙在家里与父亲吵架的情景。画面的切换表现了元瑞内心对东洙的记挂。
    父亲不接受东洙卖命得来的钱,并给了东洙一个耳光。遭到羞辱的东洙夺门而出,从怀里掏出钱,准备撕掉,镜头剧烈地摇晃,从东洙的脸摇到准备撕钱的手部特写,又上移至他的脸,表现内心强烈的痛苦和挣扎;东洙的脸部光线一边明亮一边黑暗,性格在善与恶之间摇摆,一行泪从面颊滑下,这是东洙唯一一次真实情感无法克制地流露,委屈、愤怒、绝望、隐忍,这泪水有许多意义。东洙回身,打开家门,将钱重新扔进房间。
    画面切换,元瑞在卖力地唱歌,他的表情更像一种声嘶力竭地发泄,在视听感觉中,顺延了适才东洙没有发泄出来的痛苦,也是元瑞对自己的人生怀疑和不满的呐喊。
    同时,在元瑞唱歌的过程中,插入山泰和容贺诧异和茫然的表情。因为生活环境的差异,山泰和容贺已经无法在心态上对元瑞的痛苦感同身受,之所以在唱歌中切入东洙的镜头,是为了说明,此时此刻,元瑞和东洙的痛苦是如此地相似,因为他们二人的人生轨迹从没有像今天这般如此接近。
    对于元瑞来说,如果世界上有一个人能体会他的痛苦,那个人就是东洙,而不再是曾经心心相印的山泰。可惜,环境注定了这两个人无法再像朋友那般互相敞开心扉,等到元瑞醒悟,大错已经铸成,无法挽回。
     
    3、蔡奥伦和海龟
    东洙出卖了山冈,取得了更高的权利。在海边,东洙重提了“蔡奥伦和海龟”的预言。
    汽车驶到东洙身边,摄影机跟随汽车快速前推,把焦点集中到蹲在海边抽烟的东洙身上,制造一种“逼近”的视觉冲击;汽车轮子碾压公路的声音、源源不绝的海浪声,强化了人物心理上的压抑和不安的气氛;通过富有纵深感的画面构图,近景中的车身占据了画面整个的左半部,造成一种强烈的压迫感,使纵深处的东洙的身影显得渺小了许多,暗示了他的反抗面对命运的无力;同时,在光线上,将东洙处理成逆光的剪影,展现了不为人知的心境。
    东洙像是对部下,又像是自言自语地问道:“蔡奥伦和海龟比赛,谁会赢呢?”既然可以出卖老板,总有一天也会被手下出卖。这句问话,说明东洙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悲凉的宿命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无望,也对和元瑞的势不两立感到无奈。
     
    4、误会
    元瑞的手下擅自决定刺杀东洙,派去的刺客却反被东洙杀死。从东洙穿着睡衣反击来看,他对这一行动没有防备,侥幸躲过完全是缘自机警的心态,而他逼问刺客“是否元瑞下令”,显示他内心早就存在对元瑞怀疑、不信任的看法,这种看法,与其说是出于黑帮职业病,不如说更多是出于东洙天生敏感、多疑的性格。他始终认为自己在元瑞的心中无足轻重,元瑞的手下如今却要刺杀他,他对元瑞最后一丝奢望也荡然无存。东洙拧断了刺客的脚腕,骨头断裂的声音和刺客尖锐的惨叫,表达了东洙的愤怒和绝望。
    因为这个误会,东洙率领众人杀掉了元瑞的得力助手以及兄弟多禄,整场影片的矛盾达到了最高点。
     
    5、矛盾的至高点
    前面已经说过,刀是重要道具,刀的出现预示着事态已经发展到不可逆转、血肉相搏的程度。这场戏开始,元瑞在训练“实习生”,一开始就是飞刀入画,标志着一场血案即将发生。具体分析:
    全景:废弃的空地。元瑞在向众小弟讲解如何用刀杀人的技巧。
    中景:仓库。元瑞的助手在喝汤,伴随尖锐的噪音,远处门口涌入东洙的众部
              下。元瑞的助手扔掉锅跑掉,众人追赶。紧张、激烈的音乐响起。
    全景:仓库。东洙的众部下砍杀元瑞的部下,仓库里全是冰冻的死鱼,象征“任
          人宰割”的下场。继而是打斗的连贯剪辑组接。
    中景:冷冻库。元瑞的部下被逼至一角遭受殴打。东洙走进去。
    近景:东洙转过来面对镜头,脸现杀气,卷帘门落下。音乐达到激烈的顶点。
    特写:元瑞示范杀人的刀的特写。
    中景:卷帘门拉起,东洙率领众人离去,留下元瑞部下的尸体。
    近景:元瑞讲述杀人技巧。
    近景:东洙杀死多禄,逼问元瑞的下落。
    近景:元瑞继续讲述。同样面带杀气。
    近景:东洙等人离去。音乐转向沉重。
    近景:多禄的尸体。音乐结束。
    这场戏,没有元瑞和东洙的直面冲突,而是通过元瑞讲解杀人技巧与东洙的杀人行为之间的平行剪辑来回切换,表现了二者即将迎来的尖锐对立。
     
    6、多禄的葬礼
    多禄的葬礼在一个雨天举行。雨中的火化场,天边的闷雷,众人的哭泣声,渲染了气氛的凄凉。近景,元瑞靠在墙上看着这一切,伴随远处传来阵阵敲击声,就如击打在元瑞的心里,造成听觉与心理上的共振;镜头缓慢推进元瑞,仿佛接近了他内心某种有决定意义的东西。
     
    7、元瑞的独白
    镜头切换至元瑞在家收拾东西的场景,并伴随有一段长长的独白:
    “山泰,我想去机场见你和容贺,但是对不起,我不能去。山泰,你离家出走来找我时,你不知道我劝你回家后有多么自豪。老实说,我希望当初自己是你,这是否好笑?”
    (漫无目的地收拾东西)
    “我和东洙反目后整天在家,思索朋友的真正意义,我不知道朋友的真正意义。”
    (看着四个人曾经合影的照片若有所思)
    “直到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那是‘长久亲密的伙伴’,这个定义是不是很好?”
    (提着箱子出门)
    “爸爸常说人要正义地活,但是我很迷茫,分不清义和不义。”
    (在父亲的坟墓前祭酒)
    “我想像你一样出国一阵子,我会把这封信寄给容贺,你在外面要保重,挚友元瑞。”
    (雨纷纷落在地上的特写)
    元瑞在心中已经决定和东洙做最后了断,他甚至准备好了逃亡的行李。但是,出于仅存的一丝幻想,他依然准备做最后的一次努力。在处理这段长独白时,分别剪辑了看照片、动身出门、祭酒、雨落下的特写几组镜头,将行为与独白的内容进行了高度的统一,即契合了人物当时的心境,又使得独白不至于显得长而乏味,声画结合。忧伤的配乐和嘀嗒的雨声,增加了画面的美感,也是元瑞失落内心的写照,雨的落下,预示着一场悲剧即将落幕。
     
    8、最后的谈判
    通常来讲,除非特别需要,电影中的每个场景的人物站位都是精心设计过的,而不是杂乱无章、或者仅仅是为了构图上的美感,人物的位置通常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谈判之前的搜身,由于元瑞已经买通了东洙的助手白和桑,所以在搜身的时候没带武器,此时将白设置在画面的前景中,元瑞在后景,虽然眼神没有交流,但是同处于一画面已经暗示了二人的心照不宣。
    同理,由于画面构成对应了人物的内在关系,在之前的情节中,每当元瑞和东洙交锋,在画面上总是把二人处理成“你前我后”或者“我前你后”的不平衡站位,体现了两人拉锯战一样的竞争关系,以及企图施加给对方的控制与压迫。
    而在最后一场谈判中,两个人不得再回避问题,终于要“打开天窗说亮话”,因此在构图上,两人第一次同处一个水平轴线,摄影机与二人轴线呈九十度角拍摄,画面中央一条长桌,尽头一展灯,元瑞和东洙分别坐在画面最边缘的两边,形成了在有效画面之内最远的距离,造成视觉上的疏远,同时,这种严格对称的构图,也制造了势均力敌、水火不容的对立局面。
    在谈判过程中,也利用相当匹配的近景景别组接。但是即使在同样的近景中,也流露出细微的差异,即把元瑞的位置处理得稍微比东洙低一些。因为元瑞是抱着谦卑的心态来谈判的,他幻想东洙能够顾念朋友之情,妥协去国外避避风头,而不是死在自己的手上,如果谈判不成,东洙的死亡结局就再也无法避免,所以他特意选了自己父亲的忌日,并且拿出恳求的态度,期盼东洙能够再退让一次。这场谈判戏,通过对话可以看出,二人的心肠都是千回百转,具体看一下台词、人物表情和行为的设置。
        元瑞:(缓解气氛,寒暄友情)山泰今天回美国。你和我要去为他送行吗?
    东洙:(冷笑)给他送行?你有时间吗?(回避一下对方眼神)对不起,我不能去多禄
              葬礼。(挑衅地)我很忙。
    元瑞:(克制,微笑)你出头了,东洙。
    东洙:(冷笑)我不是一向比你高吗?自从我是你的奴仆。
    元瑞:(东洙的话触痛了元瑞)我会简单说。
    东洙:(将脸转向一边,抵触)你可慢慢来。
    元瑞:(直视对方)东洙!(东洙转过脸。)
    元瑞:记得我爸爸死时你对我说什么?
    东洙:(冷冷地)我说什么?我说了什么?
    元瑞:(诚恳地)事到如今我从没有怨恨过你,若你是我,你也不会,我们不都是奉命
          行事吗?
    东洙:(挑衅)怎么,有人叫你杀我?
    元瑞:(深吸一口烟,下了决心)今天是我爸爸的忌日,我求你作为朋友最后帮我一次。
    东洙:你说吧。
    元瑞:(直视对方)你去夏威夷,在那住一段时间,一切会恢复以前的样子,我会为你
          安排。
    东洙:(冷冷地看着他,看着这个从小就习惯命令自己的人,继而他双手搓了一下脸,
          重新换上挑衅的神态)你去吧,夏威夷。
    元瑞:(心灰意冷,反而露出微笑)好吧,我去夏威夷。几年后见。
    元瑞起身离开,东洙望着他的背影。门口东洙的部下持刀挡住了元瑞。
    东洙:(将目光转向别处)今天是他爸爸的死忌。
    众人让开,元瑞离去。东洙若有所思。门外,元瑞沉默地抽着一根烟,片刻,将烟头扔下,一个仰拍的慢镜记录了烟头落下的特写,烟头落在雨地上,通过特殊处理发出巨大的声响,强化了人物的内心决定,预示了即将发生的惨剧。屋内,东洙回想着元瑞的话“我从没有怨恨你,我们不都是奉命行事吗”,眼神流露出异样的情感(这个眼神和他临死的眼神是一样的)。像是醒悟了什么,这句话勾起了他的温情回忆,于是起身离开,准备去机场送山泰。
    优秀的电影总是没有多余的废话,而通过精心设计的简练台词准确地表达人物心理活动的起承转合,这场谈判中,二人的话语不多,表达也很含蓄,配合精到准确的表演,却仿佛将千言万语说尽。在塑造台词的时候,也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元瑞表面温和,语调平稳,实则心肠刚硬;东洙表面倨傲,咄咄逼人,实则内心多情。纵观全片,东洙是唯一一个自始至终没有把“朋友”挂在嘴边的人,可是他内心最在乎的就是友情。因为友情,他放走了即将要杀他的元瑞;因为友情,他决定去机场送山泰,却不知死亡之神已经等在门外。
     
    9、东洙之死
    东洙之死是影片所有情节积累和推进的顶点。在之前的故事中,已经不止一次为东洙的死亡命运做下了铺垫,所以当东洙走出大门,观众已经预知即将会发生什么了,为了顺应这种心理上的积累,加强东洙之死对观众的震撼和触动,视听元素可谓做足工夫。在音乐上,一反整个影片之前惯用的低调、内敛、冷静的配乐,在东洙走出门的一刻,悲怆的旋律就开始响起,夹杂路人嚣杂的喧闹、呼唤、叫卖,制造着紧张的气氛;当杀手将刀刺入东洙体内,音乐骤然升高,歌剧式高亢而忧伤的女高音在天空回荡,宛若哭泣,极具情感暴发力;刀刺入的声音、东洙的惨叫,通过音响扩大化处理,形成回音,震动着观者的耳膜;在视觉上,通过慢镜头,拉长这场惨剧的景象,造成一种悲怆的美感;在意象上,东洙徒劳地躲避杀手的追赶,身后散落路面的鱼在不停乱跳,即“临死前的挣扎”,也是像东洙这样黑帮人物无法避免的宿命的写照。
    东洙在临死前拼尽全力说了句“我这辈子已经拥有足够了,足够了。”他当然不是对杀手说的,而只是在临死前找个机会把这句话说出来。然后,一个长镜头缓慢推进,东洙睁着眼倒地,镜头从他的脸移至雨水和血水混合流入下水道的特写。悲伤的女高音旋律自始至终都伴随着这场戏,直到画面黑屏。
    东洙的遗言,是他全片唯一一次对感情真实的流露。他很清楚自己迟早有一天会被出卖,早就做好了这种心理准备,所以内心无憾,他说的“这辈子拥有的足够了”,毫无疑问是指友情,因为有元瑞、山泰那样的朋友,真正应了元瑞之前那句话“我从没有怨恨过你,换作是你,你也一样”,这一刻,东洙对元瑞没有怨恨,所以他临死的眼神和之前回想元瑞这句话时的眼神是一样的,友情一直都在他的心中。正是因为这样,东洙之死才更加富有悲剧意味。
     
    五、尾声(1993年)
    逃亡两年的元瑞精神崩溃,在夜总会疯狂虐人加自虐,被逮捕入狱。东洙的父亲去看望元瑞,他说他相信这一切不是元瑞所为;容贺疏通法官,叮嘱元瑞在法庭上不要认罪。在会面中,元瑞始终一言不发,谁也不知他沉默的外表下隐藏着怎样的情绪。在法庭上,面对法官的提问,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元瑞承认是自己授意杀害了东洙,并声明东洙是他的朋友,全场哗然。山泰去看望准备服刑的元瑞,在会见人关系一栏里,他写下了“朋友”两个字。
    隔着铁网,两个人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但是山泰的一句“朋友之间不言歉”让元瑞无法再保持平静。“朋友之间不言歉”是山泰和元瑞之间的承诺。两个人强颜欢笑地互相问候,镜头一转,却是山泰的特写,流着泪质问元瑞“为何要认罪”,元瑞回答“因为我觉得困惑,东洙和我都是黑帮,我们不应该有困惑。”因为困惑,东洙死在元瑞手下;因为困惑,元瑞无法像黑帮那样杀死对方后逍遥法外,只有赎罪,才能安抚自己的良心,告慰朋友的在天之灵。他们的困惑缘自“友情”。
    在会面的最后,元瑞和山泰隔着铁网击掌,山泰流泪一遍遍对元瑞的背影重复“我会再来看你”,他们之间的友情自始至终都不因学识、环境、地位的差异而有丝毫改变,这样的深厚感情让人可惊可叹。
    在回牢房的路上,经过长长的走廊,通过元瑞的升格慢镜头的主观视角,尽头大门外明亮的光线仿佛天堂敞开的入口,摄影机代替人眼的视角左右摇晃着,元瑞仿佛一个磕磕绊绊地去接受上帝救赎的罪人,伴随着忧伤的旋律,强化了视觉感染力。
    亮光逐渐扩大,象征元瑞回忆的画面虚化切换至四个人童年时候在海上戏水的一幕,进行着关于“蔡奥伦和海龟比赛”的问题,使影片的首、中、尾相呼应。在最末,元瑞说“我们离岸太远了,回去吧”,于是以全知视角的鸟瞰镜头,拍摄四个人划着泳圈出画,留下身后墨绿的海水,这样一个“回头是岸”的意象,让人不胜唏嘘。
    画面黑屏,照例以山泰的旁白作为结束:“那个时候,元瑞和东洙似乎是一道”。直到最后,元瑞才发现他对东洙的友情一直无法割舍,甚至从不逊色于山泰,在让人感叹命运弄人的同时,升华了“朋友”这个全片的主旨,发人深省。

    2009.9.22

     4 ) 朋友

    元瑞给即将远赴美国求学的山泰的信里写道:“我和东素反目后整天在家,思索朋友的真正意义。我不知道朋友的真正意义,直到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那是‘长久亲密的伙伴’。爸爸说人要正义地活,但我现在很迷惘,我分不清什么是义和不义。”

    这是韩国电影《朋友》,在元瑞写信之前,四个自幼便在一起的伙伴已经经历了童年和少年,共同走过了十几年的岁月。可是“长久亲密”又能怎样?多年不见,难得聚首,然后又要远隔重洋,四人的圆圈却已多了一个缺口。元瑞特地邀请东素时,东素正眼也不看他一下,只是冷冷地说:且看我有没有空。然后,一边是三个老友相聚,热闹的气氛难掩浓浓的忧伤;一边是黑帮的火并,滴血的刀锋闪着幽幽的寒光。

    元瑞写完信,默默地整理行囊,有些事情正在压抑的气氛中发生。他要再去见东素一面,或者从此要浪迹天涯,或者将是儿时伙伴的永诀?他不知道。这个黑社会的冷面老大正经历像当年丧母后一样的迷茫和痛苦。十几年的朋友,怎么就到了这一步?
     
    看过了《美国往事》和《教父》,看这部韩国电影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如果最初的几十分钟里我还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挑它的毛病的话,那么这时候,它前半部的煽情,韩国人一贯有些夸张的表演,它的商业意图,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已深深地打动了我,对我来说,这只是个关于友谊和成长的故事,四个年轻人的友情和它的断裂,像寂静的冬夜,覆雪的枯枝干裂作响,脆弱而让人心碎。

    小时候,电影用山泰的口吻介绍他的朋友:东素三年级转来我们班后和我们成了朋友,两年后我们知道他的爸爸是殡仪员。这是个多么自尊而敏感的孩子!用我现在成人眼光来看这个故事,一切悲剧已经包含在这一句里。当他不愿别人,即便是他的朋友知道他的家世;当他无论何时都只能听命于元瑞,在同学眼里永远是个“二老板”;当他心爱的女孩被元瑞介绍给羞涩用功、有个幸福家庭的山泰,对他的不满甚至以死相胁,那么,东素后来的叛逆和偏激就都在情理之中了。

    可是这些都只能是我度过那个青涩年龄之后远远地回望才能明白的,当年,青春飞扬的你我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冷静和警醒?在那个年纪,我曾经也是个山泰一般的少年,永远让人无法指责的功课,适度的叛逆举动,骄傲却不出格,就像元瑞对东素,和自己相像的同学反而最易被我忽略。后来长大了,当年的同学相聚,说起彼此的相似都觉得遗憾,如果再要一点点努力,也许就会是最好的朋友——可是没有,就这样永远地错过了。我最要好的两个朋友却都是老师所谓的坏孩子,如同元瑞和山泰,也不知道彼此是怎样走到了一起。也许人人都是这样,特别是少年,都被与自己异质的东西吸引,贪婪地想像另外一种人生。我从他们那里体会群殴、反叛的乐趣,他们困惑的时候也乐意接受我的意见。在那个北方小城里,冬天我们挤在一张床上取暖,或者熄了灯,围着熊熊的炭火,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说各自心仪的女孩子,朋友把从我头上拔下来的白头发扔进火里,然后“嘶”的一声,看着它卷曲,发出难闻的焦臭味。夏天,小河涨水的时候,我们一起逃课去河里游泳。成熟的季节,我跟着朋友来到他乡下的家里,白天收获苞谷,晚上躺在空旷的麦场上看着塬上清冷的月亮,像熟透的梨子挂在树梢。

    然而这一切,现在想来,都是那样的遥不可及。每个友谊似乎必然要经受时空的煎熬,自从我去外地读大学,父母也离开了小城,我们就再也没有见面,偶尔会通信,信中多的却是工作的不易,环境的恶劣。后来,信都少了,只是年节时的一声问候。再后来,就断了联络,没了音讯。以前看藤井树一篇文字里说,缘分也有用尽的时候。真是那样吗?我知道,在心里我们仍然是朋友,可无论什么也改不了一个现实,我们早已在空间、心理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我的两个当年脾气暴戾、性格飞扬的朋友,他们怎么适应各自的成年?现实不像电影,没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戏剧冲突,但时空终究无情地横亘在我们面前,像一个永无尽头的长冬,一点一点冰冻着友情,甚至记忆。

    几年之后,终于有机会回去见到一个朋友。他性情大变,木讷温和,女儿都上幼儿园了,被他宠得不得了。他还烧得一手好菜,在单位是个人缘极好的厨师。我们又挤在一张床上,却不知从何说起,一夜无话。

    而另一个——那个童年不幸,从小吃苦,像东素一样敏感的朋友,去了异乡闯生活,仅仅因为一件小事,口角之争,伤了自尊,失手打死了人,被判死刑,永远葬在了异乡。我却连在他的坟前烧一炷香、洒一杯水酒的机会也没有。

    元瑞去了。为了朋友,他本来也许打算自己远走他乡避一避的,可是东素的决然,由不得他。终于,东素被捅死于雨中的街头,而他在逃亡两年之后也崩溃了。在法庭上,他平静地承认,是他授命手下杀死了他的朋友。

    今夜,窗外又沙尘弥天,空气中都是呛人的土味。人们像自己的感情一样,紧紧锁闭门窗,蜷缩在水泥的丛林里。那一方小小的荧光屏上,慢慢现出碧绿的海水和四个天真的少年来,一股像海风的腥味一样浓浓的忧伤扑面而来,却像是来自我心里。感谢电影,在这个夜晚,我几年来第一次想起了我的朋友,还有那苞谷和泥土混合的清香……

     5 ) 我们回去吧

    上太说,我们跑吧,话音未落,他已经冲了出去。俊石、东秀、中浩、上太,4个年轻人有力的脚步声像一阵急雨,他们跑过摆满水果摊的街道,跑过小巷的拐角,跑过一段一段缠绵的台阶,跑过横过铁轨的天桥,他们像桥下的火车一样无所顾忌,轰隆隆跑过狂野涤荡的青春岁月。十六七岁,他们的心还很纯净,眼里充满了友情的阳光。这是韩国电影《朋友》里的一个片段。
    似乎每个人的少年时代都会有一群这样的朋友,心上还没有沾染灰尘,就像几片撒欢儿的空气,偶然碰到一起,变成了游荡于旷野的风。在后来关于那些岁月的记忆中,清晰的就只有几张面孔,那几张面孔和脚印纵横交错,组成了一份地图,包含所有的高山、河流、峡谷、平原和咯斯特地形。
    在很多电影中都有同样的情节,比如《美国往事》,比如《两杆老烟枪》,比如香港的《蛊惑仔》,从少年的友情开始,然后有了爱情、金钱、权位、利益,然后是冲突、分裂和背叛。也许现实生活中不会那样曲折,但是世上的路太多了,我们总会渐渐地走远。
    想一想,和年轻时的那些好朋友已经几年没有联系了,因为有了各自的工作,像天上绽放的烟花四处散落在不同的城市。一些非常寂寞的夜里,我常想,如果在相同的城市,无论多晚,我都能找到一个人过来陪我喝酒,醉后在大街上唱歌,有朋友在,寂寞会稀释很多。现在交不到那么干净的朋友了,雪山源头的清洁的水到了下游就变的浑浊,漂浮着利欲交易的垃圾。
    陈升有一首歌叫《朋友》,我很喜欢。那么多人唱过朋友,藏天朔,周华健,谭咏磷,竟然还有这么唱的,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被当路踩着了,想必滋味也不是那么好受。可是陈升的《朋友》是豁达的,这个已近中年的男人知道“有些决定沉默,有些变成敌人,我的朋友,谁要在下个路口分手走开。”这个睿智的男人了解“然而分手后的路程依旧那样冷清,还说我们要解决问题,面对明天,看来我们都迷了路。”可是又能怎么样呢,“有些互相伤害,有些放弃诺言,我的朋友,你说的我现在才明白。”
    很多时候,心里会不由自主想起这首歌的旋律,“有些已经离开,当然有些还未来,我的朋友,其实我们并不在乎。”不在乎的是过去还是未来呢?是记忆还是现实生活?
    电影中的4个好朋友,中浩一直读到博士,上太是个小职员,俊石和东秀在帮派里打打杀杀,再也无法聚到一起了。有一次喝完酒,俊石踉踉跄跄背着中浩,走在一条铺满秋叶的林荫路上,小弟们开着车跟在后面,他在怀念从前的日子和从前的友情,却逃不过命运的锁,在一次帮派火拼中,东秀死了,俊石进了监狱,走在监狱黑暗的通道中,唯一醒目的是尽头的阳光。
    很多年以前,4个小伙伴簇拥着一个汽车轮胎游向海中,海水是绿色的,浪花是白色的,乌龟和金牌游泳运动员谁更游得快呢,他们争论着这个问题,不知不觉已经离岸很远。
    我们回去吧,一个人说。

     6 ) 真正的朋友?

    2001年的电影,那年我刚上大学,一早就买了它的DVD,却一直没看,一直没看。只因那海报,张东健瞪着双眼倔强的神情,总让人有种喘不过气来的绝望感。
    我害怕太沉重。
    十一年后,张东健,这个我经常耳闻却甚少关注的韩国著名影星出现在《绅士的品格》里,竟是那么的帅,那么的令人喜爱,竟然让我在成家生子后又有了年轻时如此强烈的喜爱一个明星的冲动,竟会让我无可遏制的成为“大叔控”,竟然对他感兴趣到想要把他之前所演的都看一遍。
    于是,我终于看了这部《朋友》。
    就戏份而言,张东健算不上男一,也许连男二都算不上,却在海报里成为显而易见的主角,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我能感觉到,他想要脱去“帅”的评价,想让观众看到他除了帅之外的实力,因此虽然他的戏份不多,台词不多,却表现得很精彩。寥寥数语,几个眼神,一个穷怕了的,不想继承父业做殡仪员,不想低人一等,外表凶狠残暴,内心仍有着丝丝温情的青年就这样勾勒出来。
    我一直觉得,导演似乎是故意这样安排,借助对俊硕和山泰展现大量亲密友情的镜头及俊硕写给山泰的长信来暗示观众那个不怎么出现在银幕上且台词很少的东洙的心理。就这样让东洙缩在银幕背后,一言不发的看着俊硕和山泰的亲密,来让我想象东洙的感受,真是有种窒息般的感觉。沉默,真的是最可怕的力量。
    当年山泰在学校被打,东洙是和俊硕一样,毫不犹豫的为山泰出头的,也还是东洙,愤恨不已的砸坏学校教室窗户,自己离开学校以表达对学校处分山泰的不满。我不知道山泰做何感想,因为之后就没再见到山泰与东洙的交流。说东洙之后丝毫没有友情吗?我不信。以这样一个热血青年的性格,我怎样都不信。导演对东洙刻意的大段的留白,反而让我对他产生了无尽的想象,每当看到俊硕和山泰说着心里话时,我都会想这时的东洙在做什么,他会想什么。导演似乎刻意的在忽略东洙这个人,直到东洙与俊硕反目,东洙被杀,场面如此惨烈。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之前刻意对东洙极少的描写,竟具有那么强大的爆发力和感染力。我不仅同情他,更觉得他死得不值。那个成天把友情挂在嘴边的俊硕,反而成为亲手葬送他们友情的侩子手,却偏偏是这个看似冷漠凶残毫无半点温情的东洙,倒在了内心深处的那一抹温情之下。这如何不让人感到莫大的讽刺!《绅士的品格》,《朋友》,横跨十一年的两部片,同样是张东健主演,同样展现十几二十年的兄弟情谊,差别竟是如此巨大,这让人情何以堪!
    如果说《绅士的品格》里四兄弟中年时的幼稚让人感到友情永恒可贵,那这部《朋友》里残酷的青春则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现实的残忍可笑。
    何谓朋友?长久亲密的关系?朋友,似乎必须一定要建立在没有利益冲突的基础下,因此俊硕和山泰,看似生活如此格格不入却能毫无芥蒂的做长久的朋友,而俊硕和东洙,两人如此相似的性格,相似的生活背景,却注定要分道扬镳,兵戎相见。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是迟早要发生的事。结果,东洙凶狠了那么久,输在了存下的那么一点点友情上。
    他还是被友情利用了。接连被捅三十几刀,我都不忍看下去。
    人生莫大的幸福,是拥有一辈子的朋友;人生莫大的悲哀,是你认为拥有了这样的朋友,却被他害得体无完肤,甚至赔上性命,甚至死后你曾经的朋友还要帮害你的朋友串供脱罪。
    这点,我深有同感,也深深为东洙感到不值。
    法庭前容贺教俊硕串供,我真是觉得心里一阵阵发凉。不知道山泰和容贺是否知道东洙是在最后一刻决定去机场送他才被杀的,我猜他们不知。如果知道,还会这样做吗?
    朋友,长久亲密的伙伴,真正长久亲密,毫无嫌隙,即便有所冲突都能尽力化解以不伤友谊,世上真有这样纯粹的友情吗?真的能历经考验一辈子都牢不可破吗?
    只怕这样的友谊,只能出现在《绅士的品格》里,美好而梦幻,让人希冀和期待吧。于我而言,更多的,也只有羡慕的份了。

     7 ) 真正友情的回归

    俊硕因家庭原因,不相信黑社会之间会有友情存在,外表强横的他在山泰面前深藏自卑,这种自卑源于对黑社会身份的鄙夷,和对正常生活的向往。面对同样出身的东珠,简单粗暴的态度,实际上是对自身的再次否定。可以说,直到东珠去世,俊硕都没有把他当成真正的朋友、直到东珠死去。俊硕渐渐意识到,东珠是真正的朋友,相同的出身相同的经历相同的道路,而和山泰,更多的是向往,可各方面的差异,注定了他们之间永远会隔着一道无形的墙(监狱探监时的隔离墙) 影片最后,通过回忆童年,“俊硕和东珠那时候总是一起的”,回归了抛弃一切杂质的,真正的友情,

     8 ) 那些朋友那些青春

    朋友( 2001)
    关键词:韩国,黑帮,青春,张东健,刘五性,郭景泽

    台词:朋友之间,用不着道歉!

     

    青春在安达充的笔下,是宁静的青涩的快乐的纯真的。青梅竹马在安达充的笔下是淡淡情愫矜持的关心似有若无的缘分和细腻的感情。朋友在安达充的笔下就是一生的对手坚强的后盾默默地支持。这些,是美好的。

    在姜文的电影里,青春是一段压抑的荒诞的岁月,是一个社会从体制化逐步变迁的历史,是青春萌动的阶段。在刘伟强的蛊惑仔里面,朋友就是兄弟是一起拼杀挣扎在社会边缘相互扶持的依靠。这些,是张扬的,潇洒的,动荡的。

    青春在《蓝色大门》里是内心情感的挣扎、质问,是对自我的逐步认识,是大块大块的明亮的阳光。这些,是细腻的。

     

    但是在《朋友》中,青春是人生道路的痛苦探索,是对一生挚友的艰难抉择。朋友,曾经是一起奔跑在去电影院路上相互追逐的伙伴,是一起追求漂亮姑娘的兄弟,是一起对抗如潮冲突的依靠,但最终还是成为了互相厮杀的敌人。在这样一个史诗性篇章的故事中,我们慢慢看到了少年在动荡变化社会中的成长,也看到他们渴望回到纯真年代的愿望和无法回到过去的痛苦。那些刻意发黄的镜头下,炙热的阳光,张东健穿的旧式中山装式的校服都让我仿佛回到了过去,去回忆自己的童年。

    元瑞、东素、山泰、容贺四个人从小就在一起长大。元瑞对于自己是黑社会大哥的儿子感到十分的苦恼和不安,但同时他也明显遗传了父亲那强悍的性格和领袖的气质。东素的父亲是一个殡仪员,这令他感到十分自卑。他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摆脱父亲那样的人生,不要总是在悼念中度过。对于元瑞,他总是抱有尊敬和服从的态度。山泰是一个典型的好学生,对于朋友间的义气十分的向往。而容贺则是一个成天嘻嘻哈哈的开心果。

    经历了童年的快乐和懵懂,四个人进入了中学,即将开始要选择自己的道路。一个叫贞淑的女人成为了他们第一次冲突的导火索。山泰对于这个合唱队的主唱一见钟情,自习时也反复地听着她的歌曲。元瑞帮他接近认识了贞淑。而同样暗暗喜欢贞淑的东素却对袁瑞第一次表示了愤怒,他质疑自己是否只是元瑞的跟班甚至奴隶,而从未得到山泰那样的朋友式的尊重。这成为了这两个朋友今后一生的冲突的起点。

    当山泰最终劝说和老师发生冲突的元瑞和东素回到学校上课后,容贺提议去看电影庆祝并且比赛跑去电影院。四个人忘情的在街道上奔跑着,风在耳边呼啸而过,轻快的歌唱。他们互相嬉笑着奔跑着,阳光洒落在他们单纯的脸上,那一刻,是全片也是他们四个人最快乐的时光,也是配乐最欢快阳光最明亮的一刻。

    快乐转瞬即逝。元瑞和东素为了保护和外校学生发生冲突的山泰而最终卷进了大规模的校际间厮打,惨烈的拼死械斗之后,两人的单纯的学生时代宣告结束。山泰曾经为了弥补朋友的伤痛偷偷拿了家里的存款跑去找元瑞想要一起离家出走去汉城。却被元瑞拒绝,他不希望拖累朋友的前程。那一刻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朋友在元瑞的胸中所占据的巨大分量。他为此而自豪。

    四个人的人生终于在此开始彻底分离:元瑞在经历了母亲死后短暂的吸毒堕落的阶段,逐步在父亲旧部下的支持下成为了一个管理严格的黑帮大哥。他坚信即使是黑帮也要有大义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东素最终不愿接替父亲殡仪员的工作,加入了另一个更加卑鄙残酷的组织,通过不择手段的威胁勒索买毒品等手段,慢慢的成为了其中的主力干将。在元瑞父亲的葬礼上,两人最终彻底的分离。黑夜里昏黄的灯光下,东素回身最后淡然的一笑摆摆手,转身拖着长长的黑色倒影离去,把所有的过去甚至是朋友都留在了身后,令人唏嘘。山泰和容贺则都上了大学,山泰甚至还出国深造。而贞淑也早已成为了元瑞的妻子。

    韩国大规模的打黑行动使得东素的组织损失惨重,而早已集团化企业化向白道过渡的元瑞的组织却受牵连甚少。为了生存,东素开始奉命去抢占元瑞的地盘和企业,两个人的战争正式的开始了。

    尽管元瑞一直不愿意去对抗东素,但是手下人的擅自行动最终导致了东素对元瑞的仇恨的爆发。或许一直以来他都希望能够取代元瑞成为领袖甚至是成为元瑞。家庭出身让他总是感到自卑,也因此他对于旁人对社会有更多的怨恨。在元瑞对朋友最后的一段长谈劝告之后,我们可以感到,朋友开始在元瑞的胸中划出了疑问号。

    大雨,东素走出了 pub,准备进车,却猛然被身后卧底的刺客刺杀,慌乱间开始奔跑,但是总有一个杀手冲上来拦住他,把那锋利的日本刀捅入他的肺。这些杀手,这些刀,甚至连刺杀的部位都是元瑞一直以来反复调教的。我们只能听见一声声刀捅入胸膛的声音,东素慢慢的瘫倒在了电线杆下,吐出最后一口气。那个稚嫩的刺客仍在忘我的一下下的刺着,血水混合在雨水中慢慢的流淌,悲伤的音乐慢慢的响起,朋友的道路最终走到了尽头。

    最终元瑞也因为无法面对杀死朋友的自责而甘愿被处决。只留下了痛苦的另外两个朋友。

    故事最终结束在四个朋友童年时在海边纯真的争吵。那蔚蓝的天波光粼粼的大海耀眼的太阳,当我们开始慢慢回忆自己童年的单纯并感叹永远不长大不被社会改变该多好的时候,结束的歌声慢慢响起。

    多年以后,我依然会回忆起那些泛黄的画面和记忆,回忆起那段男人间的感情和在时代的变迁中人性的变化。也依然会相信朋友,相信朋友间真挚的感情。

     短评

    `朋友 长久亲密的伙伴` 朋友 也成了虚幻的名词 一生难求

    6分钟前
    • Cim
    • 力荐

    韩版<<美国往事>>?不要侮辱莱昂内好吗。生命已逝,但往事并不如烟。在俊硕心中,山泰才是他真正的朋友,东洙却为他们葬送了一生,先是因为帮山泰出头毁了前程,再是因见俊硕丢了性命(果然只有帅哥才能让人心疼)。难怪觉得里面的韩语怪怪的,原来都是釜山方言。

    9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总是不敢看这种悲伤基调的描述成长的电影,每当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心里都一阵阵抽搐~~

    14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朋友的真正意义就是,长久亲密的伙伴,元瑞演的比东珠还好,那年的昆仑奴相当之年轻.

    18分钟前
    • shalimar520
    • 推荐

    好奇台词发音,是釜山当地话?心地善良的豆子们说东素不是元瑞杀,搬出桃园四结义友情金不换云云,其实元瑞最后和东泰说了杀人理由:“我困惑,我们都是黑帮”,潜台词是都是各为其主应彼此理解,东泰是大学生还和我好的像一个人,为什么你要致我死地,是东素背叛友情在先,元瑞宁可结束也让误会继续。

    19分钟前
    • Doris.ZY
    • 推荐

    直线叙事,流畅简洁,结局酝酿的有些过头,相比众人追捧的《美国往事》我更喜欢这种表达方式。外:张东健的风格很像三船敏郎的中期风格,不过显然缺了气势,只有痞气而无霸气。

    21分钟前
    • 乔大路
    • 推荐

    朋友!不需言谢,无需多言,交情深笃,至死不相负,不相忘!PS:张东健屌爆了!!!

    26分钟前
    • L.L
    • 推荐

    虽然看海报就能预测出剧情的大致走向,但影片在叙事和镜头上仍然触动了我。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之感应该所有人都会有吧~

    27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一开始就可以想象出电影的结局 人物刻画脸谱化严重 不过几场戏拍的挺精彩 电影院打架 老师打学生 还有吸毒以后去看他 画面是灰蒙蒙的 看完心里堵得慌

    28分钟前
    • viking
    • 还行

    前半部分学生时代的很有趣 那老师太逗了 后边的落入俗套了。很不喜欢张东健和他的角色

    33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东洙和我都是黑帮,我们不该感到困惑。” 色调和打光都有编年史的味道,每隔三五年作批注式刻画,手足情不得已与人生际遇擦出火花。对两幕戏情有独钟,奔走电影院,东洙之死,它们之间恰好互为两极。终场,池塘中四个孩子因为涨潮归岸,而这简单的折返却再也无法复制。

    38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字幕非常影响观感。奔向电影院和雨中被刺那两段最喜欢。一直说是朋友啊,可其实四个人谁又真正了解过谁?山泰说那个时候元瑞明明是向着东洙的。东洙渴望平等的友情,元瑞却把所有都给了山泰。懵懂无知的山泰,困惑的元瑞,和"无辜"的东洙。人心都是偏的,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

    41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在这个年代朋友仿佛成了了不起的东西,可望不可求。

    45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把“人物的名字和人物”对上号是我观看本片的一个难题~~~

    4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元瑞羡慕山泰,希望能做他那样的人,学习好,有干净的家世和背景,所以他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也喜欢的女人推给他,可是他从没想过看重他的东洙对他关注的渴望。这样的错位,生就了这样的剧情。每个人在最后都回望童年,因为彼时,他们亲密无间、没有罅隙。

    51分钟前
    • 喵公子
    • 推荐

    朋友,就是小时候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变,长大了以后却不再信任,互相背叛,然后怀念。

    53分钟前
    • copymie
    • 推荐

    在美国,这是《美国往事》,在中国,这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在韩国,这是《朋友》。

    57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还行

    导演郭晾泽、演员张东健(장동건)、刘五性(유오성)凭借此片获得2001年第46届亚太影展最佳男主角。由于翻译字幕的原因,对剧情有些疑惑,到底是谁杀了张东健呢?后来通过原著小说了解到了,的确是刘五性安排杀的,给张东健撑伞的就是他的手下。他也非常后悔,然后就崩溃了,影片中KTV一幕有表现。《朋友》会令每个人有不同的共鸣和感动。这就是朋友的精彩之处。而且每个人的感动点可能不一样。影片中,交代了诸多故事,来营造他们四个人的友情。那些点点滴滴中的故事,是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经历的。所以,有的人在三角恋的时候,感动,有

    1小时前
    • 君心可晴
    • 力荐

    惊艳,从校园到社会,横跨整个成长过程,糅杂了残酷现实与真挚情谊,可能目前看过的最好的关于男性间友谊的青春片。“朋友”:陪伴时间长久的亲密伙伴,这是字面意义。也是最后“大哥大”元瑞最困惑之处,他与张东健饰演的东洙虽为同道中人,却注定要分道扬镳直至被逼对垒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时间会改变最初的记忆,即使最真挚的友谊也要面临最严酷的考验,而这种考验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生离死别……若蔡奥伦和海龟游泳哪个会赢?如果朋友和时间赛跑哪个会输?不知道,那就祝福友谊地久天长吧。

    1小时前
    • 瑞波恩
    • 力荐

    “我和东素反目后整天在家,思索朋友的真正意义。我不知道朋友的真正意义,直到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那是‘长久亲密的伙伴’。爸爸说人要正义地活,但我现在很迷惘,我分不清什么是义和不义。”

    1小时前
    • 裂口饺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